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化镇

大化镇

在今湖北广水市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安州刺史李金全降南唐,南唐将李承裕入安州。晋将马全节讨之,“自应山进军大化镇”。即此。


(1)古镇名。在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年),安远帅李金全叛附南唐。南唐将李承裕入安州,马全节自应山进军大化镇,与李承裕战于城南,大破之,即此。(2)今镇名。(1)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东南角。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4.5万,60%为壮族。镇人民政府驻红电街,镇区人口4.1万。以大化水电厂及大化圩名镇。1951年为都安县四区。1958年设红专公社,1959年改为大化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置大化县后改设镇,为县治。产稻、玉米、柑橙等。为广西著名水电城,有水泥、红砖、石材、榨油、铝品加工、机械、食品、印刷等厂。公路通都安、岩滩及马山等地。(2)在四川省仁寿县中部偏北。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化,人口570。原名大花市,后谐称今名。1951年为大化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6年置镇。有猪鬃、酿酒、制砖、水泥预制件、榨油等业。镇区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大视公路经此。有唐“杀人��摩崖造像”、民国“团结抗日碑”。


猜你喜欢

  • 天水湖

    在今甘肃天水市南七里。《汉书·地理志》 天水郡注:师古曰:“《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 因以名焉。”《水经·渭水注》: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

  • 开栅镇

    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北开栅镇。民国时为开栅镇管河县佐驻地。在山西省文水县北部。面积379.3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开栅,人口1万。北魏筑栅城。明置开栅堡。1949年属文水四区,1953年设开

  • 大阳关

    又名太阳关、茅津、陕津、太阳津。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四里。《新唐书·地理志》 陕州陕县:“有大阳故关。即茅津,一曰陕津。贞观十一年造浮梁。”

  • 巴克什营

    即今河北滦平县西南六十里巴克什营镇。清置巴克什行宫。

  • 蚕陵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汶川郡。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迭溪。《寰宇记》 卷78卫山县: “县西有蚕陵山”,遂以为名。地节三年 (前67) 属蜀郡。东汉改为八陵县。《后汉书·桓

  • 大雷戍

    亦作雷池戍。东晋置,即今安徽望江县。为东晋、南朝军事重镇。东晋置,在今安徽省望江县。因戍东雷水得名。当江防要地,为东晋、南朝军事重镇。义熙六年(410年)刘裕攻卢循,进军于此。

  • 丁山

    又名丁公山、文明山。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南三十五里。《舆地纪胜》卷153泸州:丁公山“在安乐溪之左,高逾千仞,舟行数百里,隐隐烟云间”。《永乐大典》卷1822《泸州志》:丁山“在合江县西南五十里。其山峰状

  • 陉南

    指今山西代县西北雁门关以南的陉岭地区。《资治通鉴》:西晋永嘉四年(310),刘琨“乃徙楼烦、马邑、阴馆、繁畤、崞五县民于陉南”。胡三省注:“陉,谓陉岭。”古地区名。指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所在陉岭以南

  • 涌 (湧) 泉镇

    北宋置,属阳安县。在今四川简阳市东九十里涌泉镇。

  • 钟 (鍾) 陵县

    ①西晋太康初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进贤县西北。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洪州。八年 (625) 又废。②唐宝应元年 (762) 改豫章县置,为洪州治。治所即今江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