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散关

大散关

即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与扞水合,水出周道谷,北径武都故道县之故城西。其水又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方舆纪要》卷55宝鸡县:大散关“在县西南大散岭上。自古南北之险要也, 向设巡司戍守”。


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古称散关,因散谷水(今清姜河)流经关前,遂改今名。地当关中入秦岭进四川之要道。关口海拔1223米,关下深谷直切,两侧陡壁夹峙如喉,称“一线天”。历史上为秦、蜀往来要道。春秋时已设关令。宋时金兵侵犯,宋将吴玠、吴璘聚兵扼险固守,打败金兵多次进攻,金兀朮仅以身免。后人为纪念吴氏兄弟,在关西修有吴公祠,祠内有吴氏兄弟像。关下竖有“古大散关”碑石一通。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玉门县

    西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稍东。《元和志》卷40玉门县:“汉罢玉门关屯戍,徙其人于此,因以名县。”北魏分置玉门郡治此。北周改为会稽县。隋开皇十年(590)复改为玉门县,属瓜州。大业

  • 清丘

    ①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 宣公十二年 (前597),“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杜注: “清丘,卫地。在今濮阳县东南。”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宛丘县: “

  • 保安营

    清道光二十年 (1804) 置,在今四川越西县北七十里保安藏族乡北。《清史稿·土司传》: 同治末,越嶲彝族反,“前锋罗应旒出清溪,抚大树堡、左右王岭各土司,进驻保安”。即此。

  • 都云 (雲) 县

    元置,为都云军民府治。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十七里。明初废。

  • 水关

    在今浙江桐庐县城。《方舆纪要》卷90桐庐县:水关在“县东二里, 当桐溪入江之口。合江巡司置于此。一名严、衢、婺三州巡捉私茶盐司”。

  • 大岞山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大岞。明末清初仍悬在海中,现已与大陆相联。《方舆纪要》卷99惠安县“獭窟山”条下:“又大岞山,在县东南海中。山顶有洞, 由小石门入丈余,折而右转,巨石如屏,可蔽内外,容数百人,一人持

  • 丰齐河

    又称玉水。即今山东济南市西南玉府河。《方舆纪要》卷31长清县:丰齐河在“县东北三十里。自泰山北下柳坞,都泉诸溪水会而成流,经渴马崖,又西北经丰齐镇。至县北,入大清河”。

  • 桐城县

    唐至德二年 (757) 改同安县置,次年属舒州。治所即今安徽桐城县。《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桐城县,“ 《元和郡县志》: 取桐乡为名”。宋属安庆府。南宋末移治枞阳镇,后又移今贵池市西李阳河。元复

  • 葫芦山

    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六里澉浦镇葫芦湾村。《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葫芦山 “潮汐消长,如葫芦出没,故名。语曰: ‘潮生潮落,葫芦自若。’ 下有葫芦寨”。

  • 刘公城

    在今湖南沅江市西三里。《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刘公城“汉昭烈帝尝徇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因立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