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汾汛
在今广东东莞市北十里。清光绪《广州府志》卷73兵防:东莞县有“左哨二司把总一员,分防大汾汛”。
在今广东东莞市北十里。清光绪《广州府志》卷73兵防:东莞县有“左哨二司把总一员,分防大汾汛”。
战国秦邑。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华阳国志·巴志》: 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于是夷朐忍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竹弩于高楼上,射虎”。秦置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重庆市云阳县西。《华阳国志·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晋书·乞伏乾归载记》:东晋太元二十年(395),西秦将乞伏益州击苻秦故将姜乳于上邽,“至大寒岭,益州恃胜自矜,不为部阵……乳率众距战,益州果败”。
在今山东寿光市北二十里古城乡。元于钦《齐乘》卷1谓“即古益都城也。汉武元朔元(应为“二”)年封菑川懿王子胡为益都侯”,即此。
①南齐置,属梁州。梁普通三年(522)治所在今四川渠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大竹、广安等县地。大同三年(537)于郡置渠州。北周武成元年(559)改为流江郡。②南朝梁置,属新州。治所在北宕渠县(今四川
亦作建州石敦站。元置,故址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锦州砬子古城。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建州,东南一百(里)石敦。”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447) 置,属河州。治所在今甘肃康乐县南草滩乡。后改为蓝川县。
①在今江西宁冈县东南茅坪慎公祠后面。是一座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楼上有一八角形的天窗,故有此名。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此居住和办公,写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文。
春秋卫邑,战国赵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史记·赵世家》:敬侯元年(前386),“赵始都邯郸”。至幽缪王迁八年(前228),“邯郸为秦所占”。为赵都长达158年。据考古发掘,赵邯郸城由赵王城和大北城组成
即麇国。春秋国名。都锡穴 (今陕西白河县东)。后为楚所灭。《公羊传》 作圈国。
在今安徽旌德县西。《清一统志 ·宁国府一》: 抱麟溪 “在旌德县西。源出黄华岭,东流与陶环溪、丰溪合,是为三溪; 又至石壁西入于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