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牢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升大牢镇置,属资州。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元和志》卷33应灵县:大牢县“县界有大牢溪, 因取为名”。唐武德六年(623)荣州自公井县移治于此。天宝元年(742)改为应灵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年(590年)置大牢镇,十三年改为县,治今四川省荣县西南。“县界有大牢溪,因取为名”(《元和郡县志》)。属资阳郡。唐属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应灵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升大牢镇置,属资州。治所在今四川荣县西。《元和志》卷33应灵县:大牢县“县界有大牢溪, 因取为名”。唐武德六年(623)荣州自公井县移治于此。天宝元年(742)改为应灵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年(590年)置大牢镇,十三年改为县,治今四川省荣县西南。“县界有大牢溪,因取为名”(《元和郡县志》)。属资阳郡。唐属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应灵县。
在今云南勐海县城西二十八里景真山上。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1701,傣历1063年)。傣语称 “窝苏”,意为举行宗教仪式之地,或高级僧侣活动的经堂。高21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为折角亚字形砖砌须
①三国吴分庐陵县置,属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永丰县东北。南朝梁属巴山郡。隋开皇十年(590)废入庐陵县。②唐武德五年(622)置,属威州。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境。贞观元年(627)废。③唐至德二载(757
北宋置,属上虞县。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五夫村。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区东南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五夫,人口2820。传宋时此村曾出过五位士大夫,故名。1958年设乐园公社,
西魏置,属开州。治所在汉兴县(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坝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地。北周改为周安郡。
在今安徽萧县东北。《宋书·武帝纪上》:“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 《方舆纪要》 卷29萧县 “丁公山” 条下: 绥舆山 “在今县东北二十里。刘裕为绥舆里人。里盖因山以名”。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置饭仙山巡司,后废。
一名赫色勒河。即今新疆拜城县东克孜勒河,为渭干河支流。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0:和色尔河 “源出拜城县东北四百五十里之大达巴尼岭,西流三十里至伯什克摆草场,又西流一百六十五里至阿尔通伙什卡,折而南
①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南。《魏书·地形志》:南阳郡新城县“有赤石山”。《水经·淯水注》:朝水“出西北赤石山”。即此。②在今云南牟定县西三十里。《清一统志·楚雄府》:赤石山“山多赤石。一名赤土山。林木幽邃,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置,属定辽中卫。在今辽宁凤城市东南。《方舆纪要》卷37定辽中卫:宁东堡“在险山堡西南”。
1946年9月由陕西商县、蓝田二县析置,治杨家斜 (今陕西商州市西杨斜镇)。1947年3月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