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
唐久视元年(700)置,属蓬州。治所在今四川渠县北六十里。《寰宇记》卷138大竹县:“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至德二年(757)改属渠州。宝历元年(825)废。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复置。北宋景祐三年(1036)废。南宋绍兴二年(1132)复置。元至元二十年(1283)移于木门镇(今四川大竹县),属渠州。明洪武九年(1376)改属广安州。清嘉庆十九年(1814)属绥定府。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东北麓,东邻重庆市。属达州市。面积 2074.6 平方千米。人口104.8万。辖5镇、58乡。县人民政府驻竹阳镇。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置潾山县,治今县东南。为潾州、潾山郡治。隋开皇初废州、郡、县。武周久视元年(700年)析宕渠县置大竹县。以地产大竹故名,《太平寰宇记》大竹县:“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唐宝历元年(825年)省大竹入潾山县。五代前蜀复置,仍属渠州。北宋改“潾”为“邻”,景祐三年(1036年)省大竹入流江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复置。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山、邻水两县省入大竹县,县治徙不门镇(今竹阳镇)。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广安州。清属绥定府。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大竹专区。1953年划属达县专区,1968年属达县地区,1993年属达川地区,1999年属达州市。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地带。西部华蓥山与东南明月山之间绵延铜锣山,三山呈“川”字平行排列,纵贯县境。东柳河北流经华蓥、铜锣两山之间,铜钵河北流经铜锣山北段东麓,西河、东河均南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苎麻产量占全国12%。茶叶、柑橘著名。有煤、天然气、石灰石及铁矿。有采煤、麻纺、机电、轴承、氮肥、皮革等工业。精干麻、美术陶瓷、水泵钳、服装等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土特产以“二郎竹席”驰名。川鄂、汉渝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清建白塔和东湖公园等。大竹县有“竹乡”美称,以“蒲苞竹山”为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