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通河

大通河

①即元通惠河。源于今北京城西北玉泉山,以流经北京城东便门外大通桥而得名。《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大通河旧名通惠河,水自玉河而出,绕都城之东南,经大通桥流入高丽庄白河。”

②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大通县:“东有大通河,县以此名。”

③即今安徽铜陵县、贵池市间之大通河(长河)。《明史·地理志》:铜陵县南有大通河。《方舆纪要》卷27铜陵县:大通河在“县南四十里。出伏牛、天门诸山,汇于车桥湖,至县西南四十里大通镇,入大江”。

④亦名管埠河、临城河。即今安徽铜陵、青阳县境之长河(青通河)。《清一统志·池州府一》:临城河“在青阳县东。一名双河。其源有五,会于双河口,经峡山下,合管埠河,又西北入贵池东界,经铜陵县西南四十里之大通镇,汇诸水曰大通河,入江”。

⑤即古浩亹水。亦名閤门河。在今青海东北部。为湟水支流。《明一统志》卷37:“大通河在庄浪卫城南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西宁府》:浩亹河,“《通志》:有大通河在大通卫南五里。源出野狐山,东南流至碾白县响塘峡,行山峡中经西大通堡,东南合西宁河入黄河。即古浩亹河也”。


(1)又称浩门河、阁门河。古称浩亹川。湟水支流。在青海省东北部。源出祁连山脉东段托来南山和大通山间,东南流经甘、青边境,经青海省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县等,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享堂入湟水。长508千米,流域面积1.5万平方千米。河谷深窄,水流湍急。支流有石羊河等。1994年建成了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工程,可灌溉9万公顷荒原。沿河两岸多野生药材及野生动物。(2)见“通惠河”。


猜你喜欢

  • 鸡栖城

    即栖鸡城。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20:茂州“西北陆行至吐蕃栖鸡城”。

  • 拳壮河

    在今河北广平县东。《方舆纪要》 卷15广平县: “拳壮河在县东十里。本漳河之支流,亦自成安县流入境,至肥乡县复入于漳。今漳水浅涸,此河遂为枯槽矣。”

  • 丰顺县

    清乾隆三年(1738)析海阳、揭阳、大埔、嘉应地置,属潮州府。治所在今丰顺县北丰良镇。《清一统志·潮州府》:丰顺县,“治丰顺镇, 因以为名”。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49年迁汤坑

  • 昆明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后废。宋置羁靡州。确址不详。疑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 赤竹城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十七里。《清一统志·长沙府二》:赤竹城,“《府志》:宋绍兴初,知县胡昭建县治于其地,谓之新县。今遗址尚存”。

  • 九龙池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翠屏山下。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九龙池在昭陵西南,于山崖下凿石为龙头,泉出其吻,潴而为池。上有翠泽亭……缭以周垣,为车驾谒陵事毕临幸之所。嘉靖十五年世宗所敕建也。峭壁清流,茂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

    元代对今西藏译名。乌思即前藏,藏即后藏,纳里速古鲁孙即阿里三部。《元史·百官志三》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西神山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方舆纪要》卷25引《吴地记》云:慧山“古名华山,一名西神山, 又名斗龙山”。即“惠山”。

  • 伞陂寺集

    即今河南潢川县东伞陂镇。清光绪《光州志》卷1《市集》:“州东二十里有伞陂寺集。”

  • 大虹螺山

    一作大红罗山。又名长岭山。在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明《辽东志》卷1:大虹螺山在“(宁远卫)城东北六十里,层峦叠嶂”。明时因山筑城,今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中部。主峰海拔900米。山体由花岗岩组成。矿产有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