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隆城
元隆州治。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北。一说在今四川会理县北。《元史·地理志》 隆州:“本州(南诏)为边府睑。其后睑主杨大兰于睑北垲上立城,分派而居,名曰大隆城,即今州治也。”
元隆州治。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北。一说在今四川会理县北。《元史·地理志》 隆州:“本州(南诏)为边府睑。其后睑主杨大兰于睑北垲上立城,分派而居,名曰大隆城,即今州治也。”
北宋置,属延安府。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接靖边县界。《宋史·地理志》 延安府: 塞门砦 “延州北蕃部旧砦,至道后与芦关、石堡、安远砦俱废。元丰四年收复,仍隶延州肤施县”。又《夏国传上》: 宝元元年 (1
南宋末建,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元史·忙古带传》:至元十二年(1275),“从汪田哥攻九顶山,破之,杀都统一人,嘉定降”。即此。
①北宋置,属镇戎军熙宁砦。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后废。②亦名打班堡。明置,属古浪所。即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安远镇。清初设守备,后改都司。
①即春秋楚大隧、直辕、冥阨三隘道的总称。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豫、鄂界上。《左传》: 定公四年 (前506),楚史皇谓子常曰: “若司马毁吴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独克吴也。” 杜注: “城口,三隘道之总名。
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松洞。元废。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北耸洞墟。
即今山东莱阳市东南五十里大夼乡。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莱阳县东南有大夼集。
①唐开元五年 (717) 改连江县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电城镇东。天宝初属高凉郡。至德二年 (757) 改为保宁县。②金大定十一年 (1171) 改保安军置,后属保安州。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蒙
亦作武东山,又名南山。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七里武东乡境。《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东武山“在射洪县东十里。唐置道观于此,遗址犹存。唐《陈伯玉集》后云:陈方庆本颖川人。好道墨子五行,秘书白虎九变,隐
1922年析五常、同宾二县地置,属吉林滨江道。治所在乌吉密(今黑龙江省尚志市)。1927年改为珠河县。1922年由五常、同宾二县析置,治乌吉密河(今黑龙江尚志市尚志镇)。1927年升县,并改名珠河县。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平邑县西北。《左传》:哀公八年(前487):“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又,哀公二十五年(前470),“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 皆此。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