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隧山
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旧属洧川县。《清一统志·开封府一》:大隧山“在洧川县西南十里。一名牛脾山。高二十余仞,长七八里,其中断处为大隧涧,两崖壁立, 中有坦途,可容方轨。相传即郑庄公见母处”。
古山名。又称牛脾山。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山之中断处为大隧涧,两崖壁立,中有坦途,可容方轨。相传春秋时郑庄公将母姜夫人囚禁于大隧山,后在颍考叔劝说下,掘地见母,即此。
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旧属洧川县。《清一统志·开封府一》:大隧山“在洧川县西南十里。一名牛脾山。高二十余仞,长七八里,其中断处为大隧涧,两崖壁立, 中有坦途,可容方轨。相传即郑庄公见母处”。
古山名。又称牛脾山。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山之中断处为大隧涧,两崖壁立,中有坦途,可容方轨。相传春秋时郑庄公将母姜夫人囚禁于大隧山,后在颍考叔劝说下,掘地见母,即此。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海口礁,位于信义礁东约20海里。为一完整的环礁,长约2.6公里,宽约1.8公里。礁湖水深。低潮时整个礁盘露出。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北调查礁。1947年改名海口暗沙。1983年
北齐置,属西楚州。治所在阴陵县(今安徽定远县西北)。后废。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置,治所在平山县(今广西横县东北平山村)。西晋太康七年(286)改为宁浦郡。三国吴置,治平山县(今广西横县东北平山)。西晋太康七年(286年)改为宁浦郡。
①东瓯之别称。本越族一支,秦、汉时分布于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一带。西汉惠帝时封其首领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故称瓯越。后世因以此为今浙江南部或温州市的别称。② 《史记·南越列传》 有西瓯,当居南越西部地。因
又名涞水,即今河北拒马河。《水经·巨马水》:“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东过逎县北,又东南过容城县北,又东过勃海东平舒县北,东入于海。”明始称拒马河。
亦作簕竹。即今广西苍梧县西北勒竹村。接昭平县界。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苍梧县图: 西北有簕竹汛
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并称前藏;藏部称后藏。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并
又作泊头、箔头、博托。俗称西包头。即今内蒙古包头市。其名一说来自该处的博托河;一说来自蒙语包克图,意为有鹿之地;一说即汉语“泊头”,即船舶停靠处。清康熙、雍正间,始有内地商人农民来此经商垦辟,建包头村
一作猴矶岛。在今山东长岛县北。《清一统志·登州府》 “鼍矶岛” 条: “西南为高山岛、侯鸡岛,皆与沙门相连络。” 今为猴矶岛。
①为巴拉河上源。源出今贵州雷山县南苗岭,北流入清水江。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9丹江通判:“丹江在城西,发源城南高坡上,有泉名大塘,溢而下流,合诸山之水成江,下流合台拱之小江,入于清江。沿江苗人有大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