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山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螺峰山之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螺峰山”条下引《陶隐居集》曰:“晋太康中,任敦自茅山往居大鹏山王霸宅,得金版仙诀。”即此。
②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明《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大鹏山“在永春县北。其山突起万状,形若鸟翼”,故名。《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永春县:大鹏山在“县城北,形如飞鹏乘翅”。
③在今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东南大鹏半岛上。《清一统志·广州府》:大鹏山“在新安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山脉自罗浮来,状如鹏举,一名七娘山。其前又有老大鹏山在海中”。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螺峰山之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螺峰山”条下引《陶隐居集》曰:“晋太康中,任敦自茅山往居大鹏山王霸宅,得金版仙诀。”即此。
②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明《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大鹏山“在永春县北。其山突起万状,形若鸟翼”,故名。《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永春县:大鹏山在“县城北,形如飞鹏乘翅”。
③在今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东南大鹏半岛上。《清一统志·广州府》:大鹏山“在新安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山脉自罗浮来,状如鹏举,一名七娘山。其前又有老大鹏山在海中”。
亦曰顾亭林。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三十里亭林镇。南朝梁、陈间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曾在此隐居,呼野王读书堆。南宋乾道九年 (1173) 修濒海诸堰,因置监堰官于此。又置金山巡司,明废。其北有湖,湖南有林,因呼
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临州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临县。万历二十三年 (1595) 改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中西部、黄河东岸,邻接陕西省。属吕梁市。面积
即今广西鹿寨县西南洛埠村。《清史稿·地理志》 雒容县: 西有 “洛垢墟”。
唐称涑沫江或粟末水,辽、金时称宋瓦江、混同江,明始称松花江。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之松花江。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天池,西北流至松原市汇合嫩江后折向东流,经黑龙江省南部至同江市注入黑龙江。《明一统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11 昌平州: 幽都山,“ 《志》 云: 山在州西北,古幽州以此名”。
即今江苏丹阳市东南十五里陵口镇。南朝齐、梁诸陵,多在金牛山旁,此为入陵之口,故名。又名武进口,因南朝萧氏为武进人。《南齐书·王敬则传》: 永泰元年 (498) 王敬则反,武进陵口,恸哭乘肩舆而前”。即
1929年析鄯善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井镇。1949年改为七角井中心区。1954年撤销。1930年由鄯善县所属七角井县佐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七角井镇。因此地有七眼井,故
亦名子夺、解冻。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藏语意为锤形放牧地。清徐瀛 《西征日记》: 自洛龙宗七十里过铁塘,“又三十里至紫陀” 即此。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在江西坡(今贵州普安县东江西坡镇)。二十五年(1392)迁尾堡(今晴隆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安南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亦作身弥岛。在今朝鲜宣川县南海中。《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西弥岛“在司东南海中。天启中,毛文龙言:西弥岛相连有三山,周广二百余里,中云从山前西弥岛,后珍珠岛, 与朝鲜国境铁山城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