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坛

天坛

在今北京城正阳门东南天坛公园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天地坛,嘉靖十三年改称天坛。为明、清帝王祭天祈谷之地。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两坛同在一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则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主建筑。内坛西墙内有斋宫,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珍宝。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原为明、清帝王祭天祈谷场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名天地坛;嘉靖十三年(1534年)因北郊山另建地坛祭地,改名天坛,仅用于祭天。清乾隆和光绪年间重修。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有圜丘和祈谷两坛,一南一北,有墙相隔。祈谷坛下为三层圆形白石台基,周围护以汉白玉石栏;上为三层重檐圆形木结构大殿,即祈年殿,高38米。圜丘坛圆形三层,高约5米,坛面、栏杆所用石块及台阶数均为阳数(又称“天数”,即九及九的倍数);其北侧皇穹宇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处,外围砖墙为回音壁。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已辟为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 坛 祈 年 殿


猜你喜欢

  • 丁家洲

    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北二十里长江滨。《宋史·贾似道传》:南宋德祐初,元军沿江东下,贾似道师次芜湖, “时一军七万余人,尽属孙虎臣,军丁家洲。似道与夏贵以少军军鲁港”。即此。在今安徽省铜陵县东北长江中部。《

  • 西陵县

    ①西汉置,为江夏郡治。治所在今湖北新洲县西二里。西晋属弋阳郡。南朝宋属西阳郡。齐为西阳郡治。梁废。②三国吴黄武元年(222)改夷陵县置,为宜都郡治。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西晋太康元年(280

  • 五氏

    亦名寒氏。春秋晋邑。在今河北邯郸县西。《春秋》:定公九年(前501),“秋,齐侯、卫侯次于五氏”。《左传》:定公十年(前500),“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杜注:“午,邯郸大夫,寒氏即五氏。”古邑名。又

  • 盐井管民千户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属德平路。在今四川盐源县。十七年 (1280) 改为闰盐州。

  • 泥溪镇

    唐置,为军镇,属戎州。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泥溪镇。在四川省宜宾县西部。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泥溪,人口 4000。 因位于泥溪(今文星河)入岷江处,故名。1949年为泥溪乡,19

  • 白波谷

    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平五年(188)二月,“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东”。在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永固。东汉中平五年(188年),郭大领导的一支黄巾军以此为根据地,并

  • 练潭

    在今安徽桐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练潭 “在县西南七十里。郡北高河、黄马河诸水俱汇于此,引而东南”。集镇名。在安徽省桐城市东南部、嬉子湖西岸。属双港镇。人口 3500。因南临练潭河得名。

  • 复 (復) 山

    ①一名阜岩。即今安徽黟县南四十里岩山。《寰宇记》 卷104黟县: 复山 “在县城南三十六里。山甚孤峻,石壁四绝,亦谓之五硠砾。两边皆石坛,中央有沟才五六尺许,水甚悬峻。扪萝挽葛,时有至者。山翠激流,为

  • 匝坐里冈城

    即左贡宗。在今西藏左贡县西北。《清一统志·西藏》 喀木诸城:匝坐里冈城“在巴塘城西北三百三十里”。

  • 十万溪大箐

    在今贵州黔西县东。《清一统志·大定府》:十万溪大箐“在黔西州东。《黔记》:自新添砦西三十里入箐中,溪水回环,山峦峭拔。又六十里。悬崖绝壁,无径可行,遥望一山甚危峻,四面皆设屯寨,即十万溪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