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原府

太原府

①唐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置,治所在太原县(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和阳泉市、平定、寿阳、昔阳、盂县等地。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复为并州,移治阳曲县(今太原市)。嘉祐四年(1059)复改太原府。元太祖十一年(1216)改为太原路,大德九年(1305)改名冀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复改太原府。清辖境相当今山西榆次、太谷以西至黄河东岸兴县、岢岚、岚县等地。1912年废。唐及五代唐曾建为北京,五代末为北汉国都。宋。金先后为河东路、河东北路治所。明、清为山西省会。

②明永乐五年(1407)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富良县(今越南北太省富良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北太省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地入安南。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升并州置,治太原、晋阳二县(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属河东道。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及阳泉、平定、寿阳、昔阳、盂县等地。五代时,北汉建都于此。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降为并州,并移治阳曲县(今太原市)。为河东路治。嘉祐四年(1059年)复为太原府,金为河东北路治。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改太原路。明初复改太原府,为山西省会。清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榆次、太谷以西,至黄河东岸兴县及岢岚、岚县等地。1912年废。


猜你喜欢

  • 合答城

    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街村)。《元史·兵志》:至元十二年(1275)十二月,“调西川王安抚、杨总帅军与大尼赤相合,与丑汉、黄兀剌同镇守合答之城”。即此。

  • 乌兰县

    ①北周置,属平高郡。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后废。②唐武德九年(626)置,属会州。因乌兰山得名。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一说在今会宁县西北)。唐末废。(1)古县名。北周武帝置,

  • ?山

    ①又名砻丛山、 笼丛山。 简称丛山。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寰宇记》 卷104绩溪县: 砻丛山“在县北二十九里。其山四合交凑,中有大路,向宣州宁国县,路又二郡分界焉”。《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笼

  • 金溪墟

    在今广东南海市北金溪圩。清设金利汛,有把总驻防。

  • 莱公井

    在今广东雷州市。为北宋寇准任雷州司户时所饮。《舆地纪胜》 卷118雷州: 寇准 “尝游英灵村,酌井泉,称其甘冽,郡人后亦珍之,号莱公井”。《清一统志·雷州府》: 莱公井 “在海康县城外西馆内。相传宋寇

  • 贞女山

    在今广东连州市南。《水经·洭水注》:“洭水又东南流,峤水注之。水出都峤之溪,溪水下流历峡南出,是峡谓之贞女峡。峡西岸高岩名贞女山,山下际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状如女子,故名贞女峡。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

  • 口头镇

    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五十六里口头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行唐县图:西北有口头镇。在河北省行唐县北部。面积138.9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口头,人口1780。为县内四大古集镇之一。地处郜

  • 姜水城

    即今陕西宝鸡市南羌城堡。《方舆纪要》卷55宝鸡县: 羌水城 “在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相传神农氏妃有乔氏所居”。

  • 科尔沁右翼后旗

    俗称镇国公旗。后金崇德元年(1636) 置,属内蒙古哲里木盟。札萨克驻恩马图坡(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30年代伪满迁治今科尔沁右翼前旗北察尔森镇。1952年并入科尔沁右翼前旗。古旧旗名。清崇德

  • 斋郎水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为桐梓河源之一。《明一统志》 卷72播州宣慰司: 斋郎水 “在宣慰司(今遵义市) 北二百里。源出蒿芰里楚米坡,经小溪里入泸州合江,会蜀江。古有苗斋郎者居此,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