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奉高县

奉高县

西汉置,为泰山郡治。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三十八里故县村。《水经· 汶水注》: “汉武帝元封元年立,以奉泰山之祀”,故名。《后汉书·章帝纪》: 元和二年 (85) 二月,幸泰山,“进幸奉高”。即此。北魏属泰山郡。北齐废入岱山县。隋开皇三年 (583) 改岱山县为奉高县,治所在今泰安市东南七十里,开皇六年 (586) 复改名岱山县。


古县名。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北。以奉泰山之祀,故名。置有工官。《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二年(85年),幸泰山,“进幸奉高”,即此。历汉、魏、晋至南朝宋均为泰山郡治。北魏、东魏属泰山郡。北齐、北周属东平郡。隋开皇六年(586年)改为岱山县。


猜你喜欢

  • 乌底河

    亦作乌第河。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流入鄂霍次克海。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3:“乌底河在底拉河西北,出外兴安岭南麓,东流二百里入海。分界时此两河为瓯脱地。盖昔日东海之境极于此焉。”

  • 天全县

    1913年改天全州置,属四川建昌道。治所即今四川天全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改属西康省。1955年仍属四川省。在四川省中部偏西。属雅安市。面积2389.5平方千米。人口14.4万。辖2镇、

  • 三母山

    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海中下大陈岛南三小岛。明《郑和航海图》作“三母山”。

  • 林虑山

    原名隆虑山。东汉时避殇帝刘隆讳而改名。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后汉书·夏馥传》: 夏馥被诬陷,“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隋书·炀帝纪》: 大业十年 (614),“王德仁拥众数万,保林虑山为盗

  • 清平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贝丘县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南康庄南。隋大业末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博州。北宋初属大名府。元丰中河决,徙治明灵砦 (今高唐县西南清平)。元属德州

  • 归仁镇

    ①宋置,属厌次县。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七十里黄河北岸。明置巡司,清裁。②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旧属天河县,明置土巡司于此。在江苏省泗洪县西北部,西与安徽省接壤、北与宿迁县为邻。面积114.6平方

  • 时来

    一作。春秋郑邑。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春秋》:隐公十一年(前712),“公会郑伯于时来”。《左传》作“”。杜注:“时来。也。荥阳县东有厘城。郑地也。”《

  • 蔡泾闸

    在今江苏江阴市南南闸镇。为五泻水上之闸。《宋史·河渠七》: 南宋乾道二年 (1166)“以漕臣姜诜等言,造蔡泾闸及开申港上流横石,次浚利港以泄水势”。又称南闸、下闸。在今江苏省江阴市南南闸镇锡澄运河上

  • 邑卢没国

    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缅甸勃固附近。为古代从中国南部至印度半岛的海上交通线所经。《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

  • 界河

    ①古名博水。即今河北清苑县南九龙河。源于望都县南,东流至清苑县西南与龙泉河相汇,称青水河,东北入滱水。《宋史·河渠志五》: 熙宁五年(1072),赵忠政言: “界河以南至沧州凡二百里,夏秋可徒涉,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