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厅
清雍正三年 (1725) 改威远直隶州置威远直隶厅,属云南省。十三年 (1735) 降为散厅,属镇沅府。治所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南郊的大寨。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属普洱府。1913年废为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以威远州改置直隶厅,治今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云南省。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为散厅,属普洱府。1913年废厅改为威远县。
清雍正三年 (1725) 改威远直隶州置威远直隶厅,属云南省。十三年 (1735) 降为散厅,属镇沅府。治所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南郊的大寨。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属普洱府。1913年废为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以威远州改置直隶厅,治今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云南省。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为散厅,属普洱府。1913年废厅改为威远县。
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北。《清史稿·地理志》大通县:“西:岔林……南入松花江。”
北宋置,属上杭县。即今福建上杭县北中寮。北宋天圣二年 (1024) 坑冶大兴,商旅幅辏。天圣五年 (1027) 至南宋乾道三年 (1167) 间上杭县治曾徙此。
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南。《清一统志·汾州府》: 窟龙关 “在石楼县东北六十里黄云山口,东通孝义,南抵隰州,北接宁乡。明洪武初置巡司。今裁”。后划归中阳县。
在今山东济南城西门外趵突泉公园内。《水经·济水注》: 泺水 “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即指趵突泉。宋曾巩 《齐州二堂记》: “历城之西有泉涌出,高或数尺,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其注而北,则
在今河北蠡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蠡县:土尾河,“《志》云:唐河经县东南分流,为土尾河。又东北经清苑县及高阳县境,下流仍合于滋、沙诸河”。
即今河南确山县东刘店乡。民国《确山县志》卷1:“清顺治三年新编乡”中,“有集曰刘店,在邑东二十五里”。
①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尚书·尧典》:“肇十有二州。”马融释十二州名,乃杂取《职方》、《尔雅》所载《禹贡》九州以外州名拼凑而成。②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废除司隶校尉部和十三剌史部,改
在今山西临猗县南王寮村。《水经·涑水注》:“(猗氏)县南对泽,即猗顿之故居也。”
明初置,直属云南布政使司。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清乾隆十二年 (1747) 改为缅宁厅。
在今河南南召县北。《方舆纪要》卷51南召县载:明正德中,农民起义首领刘三“为官军所败,走死于土地陂”。即此。在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北。明正德中,刘三被官军所败,走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