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宁南县

宁南县

1930年改披沙设治局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宁南县(披沙场)。1939年属西康省。取以在清宁远府之南为名。1955年改属四川省。


(1)旧县名。冀南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河北省宁晋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治耿庄桥,后迁素邱,1946年治东江村。1949年撤销宁南县,并入宁晋县。(2)今县名。在四川省南缘,东邻云南省。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 1670.1 平方千米。人口17.4万。辖5镇、19乡。县人民政府驻披砂镇。清嘉庆元年(1796年)置披砂千户所,属会理州永定营。光绪年间于六城坝置巧家县县佐,于披砂设会理县县佐。1929年置披砂设治局。1930年置宁南县,治今址,属四川省。以位于清宁远府之南,故名。1939年属西康省,1950年属西昌专区。1955年属四川省西昌专区,1968年属西昌地区,1978年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南山地螺髻山南支鲁南山。黑水河自西北入,斜贯县境,东南流入金沙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荞麦、玉米。以油桐、甘蔗、桑蚕著名。中药材有续断、龙胆草、香茅草。有铁、锌、铅、铜及重晶石等矿。有制糖、缫丝、水泥、食品等工业。生丝为出口商品。西巧、会葫公路经此。有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十二州

    ①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尚书·尧典》:“肇十有二州。”马融释十二州名,乃杂取《职方》、《尔雅》所载《禹贡》九州以外州名拼凑而成。②西汉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废除司隶校尉部和十三剌史部,改

  • 福山镇

    ①五代周置,属常熟县。即今江苏常熟市北福山镇。明初置巡司于此。嘉靖三十四年 (1555)以倭乱筑堡城,置把总防守。清乾隆十九年 (1754)移海防同知驻此。②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九里福山镇。民国《续

  • 县前水

    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明一统志》卷58南安府:县前水“在上犹县治南。源发自县西,会北胜水、横水、礼信水、料水、稍水,流经县前下入南野水”。《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县前水“在县城南。源出桂阳

  • 梁化墟

    即今广东惠东县西北梁化镇。清雍正十一年 (1733) 移内外管巡司治此。即今广东省惠东县西北梁化。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移内外管巡检司于此。

  • 拿 (拏) 口寨

    宋置,属邵武县。即今福建邵武市东南拿口镇。元置拿口巡司于此。明初废。清复置巡司。民国时称拿口镇。

  • 益兰县

    西汉置,属西河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与山西交界的黄河两岸。东汉以后废。

  • 沙尔池

    当在今青海天峻县境。《清史稿·地理志》青海和硕特部北右末旗:“牧地在布喀河源沙尔诺尔之西。”民国许公武《青海志略》:“沙尔池在和硕特北左翼旗东境,当拜王都岭之东麓,周六十余里,东流汇于布喀河。一名善池

  • 大田山坝

    亦作大田坝。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大田乡。《明史·四川土司传一》:万历二十四年(1596),“降黎州安抚司为千户所,立所治于司南三十里大田山坝”。

  • 柴城

    在今河北巨鹿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5巨鹿县: 柴城 “在县东三十里。五代周显德中所筑。《志》 云: 世宗父柴守礼本尧山人,尝徙于此,筑城以居,因名。今城址犹存”。

  • 廮遥县

    北魏永安二年 (529) 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宁晋县。隋开皇六年 (586) 改为廮陶县。古县名。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分廮陶县置,治今河北省宁晋县。为巨鹿郡治。隋开皇六年(586年)又改名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