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府
明洪武三年(1370)改宁夏路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即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宁夏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五年废。二十六年(1393)改置宁夏卫。清雍正二年(1724)复改为宁夏府,属甘肃省,并置宁夏、宁朔二县为府治。辖境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1913年废。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宁夏府路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属甘肃省。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五年废。清雍正二年(1724年)又改宁夏卫为府,同治宁夏县、宁朔县(今宁夏银川市)。1913年废。
明洪武三年(1370)改宁夏路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即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宁夏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五年废。二十六年(1393)改置宁夏卫。清雍正二年(1724)复改为宁夏府,属甘肃省,并置宁夏、宁朔二县为府治。辖境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1913年废。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宁夏府路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属甘肃省。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五年废。清雍正二年(1724年)又改宁夏卫为府,同治宁夏县、宁朔县(今宁夏银川市)。1913年废。
即今陕西旬邑县北看花宫。1940年陕甘宁边区新正县迁治于此。
清嘉庆十六年(1811)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佛冈县。道光《佛冈厅志》卷1载:观音山之左股,石室宽敞,正壁刻“永佛寺”三字,室之西畔又有石人像三,俨然拱立。一名佛寺冈,冈顶有村佛冈围。厅因以为名。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分东胜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次年废。
亦作北思县。唐贞观七年(633)置,后属羁縻笮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在今河南镇平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51镇平县: 遮山 “峦岫迢峣,沟涧深阻,遮隔前后,故名。《志》 云: 汉世祖初起义师,兵败,为王莽兵所追,此山遮隔,竟不能及,因曰遮山”。
古水名。又作汧水。即今陕西省西部渭河支流千水。十六国时为羌人所居,称为汧川羌。
南齐改朱提郡置,属宁州。治所在朱提县 (今云南昭通市境)。辖境约当今云南昭通至东川一带。南朝梁末废。
在今甘肃定西县南。《方舆纪要》卷59安定县:双峪岭在“县南五十里”。
明永乐二年(1404)置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老挝琅勃拉邦。辖境约当今老挝北部。明末废。
又称小关、禁峪口。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去旧潼关十里。《资治通鉴》: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胡三省注: “小关在潼关之左,唐时谓之禁谷。” 《清一统志·同州府》: 禁峪关 “在潼关厅南十里,即禁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