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宜县
南齐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以安宜溪为名。梁为阳平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沧州治。七年(624)改属楚州。上元三年(762)改名宝应县。
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西南。属阳平郡。梁为郡治。隋属江都郡。唐初迁治今宝应县。属楚州。宝应元年(762年)改名宝应县。
南齐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以安宜溪为名。梁为阳平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沧州治。七年(624)改属楚州。上元三年(762)改名宝应县。
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西南。属阳平郡。梁为郡治。隋属江都郡。唐初迁治今宝应县。属楚州。宝应元年(762年)改名宝应县。
即邯县。 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顺安以西。 《续汉书 ·郡国志》 作邯。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五开卫。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清废。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北,属五开卫。清初废。
亦作土鲁番城。即今新疆吐鲁番市。清设领队大臣驻守。清王定安《湘军记》卷19:光绪三年(1877)三月,清军讨伐阿古柏,“徐占彪、孙金彪引军至吐鲁番,白彦虎先一日遁城东。……遂克吐鲁番满、汉两城”。十二
元至正十七年 (1357),明玉珍改施南道宣慰司置,治所在今湖北利川市南毛坝区龙孔坝。明初复为宣慰司。永乐三年 (1405) 改为长官司。四年 (1406) 又为宣抚司,属施州卫。治所在今宣思县西椒园
①即今福建霞浦县西杨梅岭。《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池家岭”条下:“《志》云,州西有杨梅岭,产杨梅。宋开禧中,僧砌岭路, 自岭而下,东抵九里亭,西抵十八溪。嘉靖十六年,令杨志用石甃砌,悉平荦角,亦名杨
即浇洛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资治通鉴》: 东晋太宁三年 (325),后赵 “(宇文) 乞得归据浇水以拒 (慕容)皝”。胡三省注: “浇水,即浇洛水。”即“饶乐水”。
西魏恭帝改西宕渠郡置,属新州。治所在涌泉县 (北周改为通井县。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附近)。《元和志》 卷33通泉县: “宋于此置西宕渠郡。后魏恭帝移于涌山,改名涌泉郡。” 辖境相当今四川射洪县地。隋
即今安徽霍山县西南淠河西岸黑石渡村。《清一统志·六安州》 “项家桥镇” 条下: “又黑石渡镇在县西二十里。” 同治三年 (1864) 太平军陈德才部与清僧格林沁部决战于此。在安徽省霍山县北部、东淠河西
十六国北凉段业分敦煌之凉兴、乌泽,晋昌之宜禾三县置,治所在凉兴县 (今甘肃安西县西南)。隋初废。十六国北凉置,治凉兴县(今甘肃安西县东)。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安西县一带地区。北魏废。
又名登山、东门山。在今湖北咸宁市东。《清一统志·武昌府一》:东高山“在咸宁县东 一里。为邑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