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边县
唐开元十二年(724)置,属蔚州。治所即今河北蔚县。天宝元年(742)为安边郡治。至德二年(757)改为兴唐县。五代梁改名隆化县,后唐复名安边县。后晋改名灵仙县。
(1)古县名。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析灵丘县置,治今河北省蔚县。天宝初为安边郡治。至德二载(757年)改为兴唐县。(2)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45年由陕西省定边县安边堡地区析置,治安边堡。县因以为名。1949年撤销,仍并入定边县。
唐开元十二年(724)置,属蔚州。治所即今河北蔚县。天宝元年(742)为安边郡治。至德二年(757)改为兴唐县。五代梁改名隆化县,后唐复名安边县。后晋改名灵仙县。
(1)古县名。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析灵丘县置,治今河北省蔚县。天宝初为安边郡治。至德二载(757年)改为兴唐县。(2)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45年由陕西省定边县安边堡地区析置,治安边堡。县因以为名。1949年撤销,仍并入定边县。
又作杉木笼。在今云南陇川县东北杉木笼。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一统志》卷87南甸宣抚司:沙木笼山“在司南一百里,上有关,立木为栅,周围一里”。《明史·麓川土司传》:正统七年(1442),王骥征麓
在今江苏建湖县东。《清一统志·淮安府一》“东塘河”条下:西塘河“亦出大踪湖,西北流径马长汀入射阳湖”。
在今安徽明光市南。《方舆纪要》卷21定远县:大横山“在县东七十里。以横界于东南而名。山上有石垒城”。
亦作纳谿县。南宋绍定五年(1232)改纳溪砦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泸州市西南三十里安富镇(永宁河东岸,旧纳溪县城)。元大德中因遭大水害迁于今县北十里旧县坝。至大初迁回故址。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
一作洪平县。1935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青林乡(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青林乡)。1935年5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5年1月由四川省广元县析置,治今广元市青林。同年5月红军北上后撤销。
即春秋郫邵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续汉书·郡国志》:河东郡垣县“有邵亭”。即“郫邵”。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寺以山名。因寺左侧有世界最大的弥勒石刻像乐山大佛,亦名大佛寺。寺始建于唐,元代寺毁。明洪武八年 (1375) 重建,明末又遭兵燹。清康熙六年(1667) 重建。此后又多次修
又名东湖。在今江西波阳县城东。《寰宇记》 卷107饶州鄱阳县: “东湖在城东,又名督军湖。吴芮习水战处。” 《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东湖“在府城东。一名督军湖,下流入鄱江。相传鄱令吴芮尝习水战于
清置,属阜和协。在今四川甘孜县。《清一统志·四川统部》: 麻书有把总驻防。
在今四川茂县南二十里。《寰宇记》卷78汶山县:巨人山“在县南三十里。山头有石如人立,面南,玄宗幸蜀时,以石人背立,敕令鞭之一百。下有九池,俗传为九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