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陵县

安陵县

①西汉惠帝置,属右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穆家村附近。西晋废。

②北魏改东安陵县置,属渤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吴桥县(桑园镇)北十五里南运河东岸安陵村。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棣州,大业二年(606)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观州。永徽二年(651)移治白社桥,即今景县东十七里南运河西岸安陵乡。北宋景祐二年(1035)废入将陵县。

③唐开元十三年(725)置,属郴州。治所在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天宝元年(742)改为高亭县。


(1)古县名。(1)汉惠帝筑安陵(西汉五陵之一),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初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右扶风。三国魏废。惠帝死后葬此。(2)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吴桥县东北。属平原郡。东汉废。西晋置东安陵县,北魏除“”字,复名安陵县。属渤海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又析东光县置,治今东光县东二十二里。属德州。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观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德州。永徽二年(651年,一作永隆二年〔681年〕)移治白(一作“”)社桥,即今景县东安陵镇。景福元年(892年)改属景州,寻复属德州。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废入将陵县。(3)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析郴县界北四乡置,治今湖南省永兴县西南高亭司。属郴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高亭县。(2)旧县名。冀鲁豫解放区设。1948年由山东省菏泽县改置。1949年撤销,复名菏泽县。


猜你喜欢

  • 东林山

    ①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平山县:东林山“在县北二十里,其西为西林山,冈峦相接,皆有泉石之胜”。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四十里。《清一统志·湖州府一》:东林山“突兀于溪泊中,峰峦蓊秀”。光绪《

  • 东永

    即东引山。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东引岛。

  • 司竹园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十五里司竹乡。《史记·货殖列传》:“渭川千亩竹。”即此。汉时称鄠杜竹林。自汉至唐,均设司管理。宋于此置司竹监。《元和志》卷2盩厔县:“园周回百里,置监丞掌之,以供国用。义宁元年,义师起

  • 汝州

    ①北周建德六年(577)改南广州置,治所在襄城郡(治今河南襄城县)。隋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元年(627)废。②隋大业二年(606)改伊州置,治所在汝原县(今河南汝州市)

  • 赖坊

    即今福建长汀县南赖坊。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汀连县迁治于此。

  • 报国寺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辽代创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现寺内存有明成化二年御制碑和清乾隆二十一年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 高陂村

    即今广东大埔县南高陂镇。明嘉靖四十一年 (1562) 移乌槎巡司于此。

  • 江浙行省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的简称。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置,治所在杭州路(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全省、上海市、江西省鄱阳湖以东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地区。大德三年(1299)后

  • 龙头堡

    一名龙头壁。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寰宇记》卷46闻喜县:龙头壁“后周绛州及正平郡所理也,在县东北二十八里”。

  • 下察隅

    在今西藏东南部。东邻缅甸,南邻印度,西界区域名称珞渝。“下察隅”藏语意为杂人居住的下谷。主要居民是藏族和僜人。地势北高南低,河谷地区受印度洋暖流影响。森林资源丰富,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有多种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