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县
①三国魏改宋公国置,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附近。西晋后废。北魏太和元年(477)复置。北齐废。
②南朝宋侨置,属南新蔡侨郡。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梁废。
③南朝宋侨置,属南汝阴郡。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南齐因之。后废。
④南朝梁置,属汝阴、弋阳二郡。治所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南照集北。北齐废。
古县名。三国魏改宋国置,治今安徽省太和县西北。属谯郡。西晋废。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复置。北齐后废。
①三国魏改宋公国置,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附近。西晋后废。北魏太和元年(477)复置。北齐废。
②南朝宋侨置,属南新蔡侨郡。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梁废。
③南朝宋侨置,属南汝阴郡。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南齐因之。后废。
④南朝梁置,属汝阴、弋阳二郡。治所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南照集北。北齐废。
古县名。三国魏改宋国置,治今安徽省太和县西北。属谯郡。西晋废。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复置。北齐后废。
亦称老羌、老掐、罗车、罗刹、逻车、罗禅。即沙皇俄国。清康熙 《平定罗刹方略》 卷1:“罗刹者,鄂罗斯国人也。鄂罗斯僻处西北绝域,自古不通中国。其人率皆犷悍贪鄙,冥顽无知。所属有居界上者,与黑龙江诸处密
①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2唐县:灵源山“山溪环错”。上有灵源寺。②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灵源山。《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晋江县“紫帽山”条下:灵源山“上有灵泉,大旱不竭。一名太平山,以山
清同治九年(1870)改阳江直隶州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等市县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升为直隶州。清同治五年(1866年)升阳江县置,治今广东省阳江市。
又名汊口渡。即今江西樟树市西荷湖馆,地近袁、赣二江交汇处。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4临江府: 清江县 (临江镇) 西有荷湖馆。
唐武德四年 (621) 分北流县置,属容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境。后废。(1)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南境。先后属铜州、容州,乾封三年(668年)改属禺州。唐末废。(2)
南宋隆兴二年 (1164) 以孝宗潜邸升剑州置,治所在普安县 (今四川剑阁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剑阁二县及江油市东北地。绍熙元年(1190) 升为隆庆府。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改剑州置,治普安
俗呼为官港。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下蜀。《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刘展以广陵叛,李峘“悉锐兵守东口以待之,展乃自上流济,袭下蜀”。胡三省注:“升州东北九十里至句容县,有下蜀戍,在句容县北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博山县城郊析置,治博山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区)。1950年5月撤销,并入博山县。旧市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博山县析置,治博山(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1950年撤销
在今山西右玉县东北三十里云阳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云阳堡“嘉靖二十七年筑,万历二十四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堡东蔽左卫,且为白羊之羽翼”。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筑。即今山西省右玉县东北云阳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遵义县西南乌江镇。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