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道镇
即今山西定襄县北宏道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在山西省定襄县北部。面积62.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宏道,人口1万。原名横道,后雅化为今名。1949年为定襄县六区,1953年设宏道乡,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1961年设宏道公社,1984年改镇。产高粱、小麦、玉米、谷子和葵花子、药材、白麻、苹果。有针织、水泥、电杆等厂。为定襄、原平、五台三县市农产品集散地。公路通定襄、五台等地。古迹有北社洪福寺、西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西社为续西峰、续范亭的故里。
即今山西定襄县北宏道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在山西省定襄县北部。面积62.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宏道,人口1万。原名横道,后雅化为今名。1949年为定襄县六区,1953年设宏道乡,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1961年设宏道公社,1984年改镇。产高粱、小麦、玉米、谷子和葵花子、药材、白麻、苹果。有针织、水泥、电杆等厂。为定襄、原平、五台三县市农产品集散地。公路通定襄、五台等地。古迹有北社洪福寺、西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西社为续西峰、续范亭的故里。
北宋置,属石照县。即今四川合川市西三十里铜溪镇。
①在今山西应县西北。《水经·㶟水注》:“㶟水又东北径白狼堆南,魏烈祖道武皇帝于是遇白狼之瑞,故斯阜纳称焉。”②即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西南六十里大阳山。《三国志
即今广东曲江县西白土镇。清设白土汛,有把总驻此。
即华清宫。唐贞观十八年(644)营建,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即“温汤宫”。
清嘉庆三年(1798)改平越府置,属贵州省。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福泉、瓮安、余庆、湄潭等县地。1913年废。清嘉庆三年(1798年)改平越府置直隶州,治今贵州省福泉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福
即今江苏江阴市西新沟塘。《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 新沟港 “在县西二十里。亦自大江而南,合武进之三山港。正德七年重浚”。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骊姬使言于晋献公曰:“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一说“二屈”当作“北屈”。春秋晋北屈、南屈二城的合称。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前666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北二十六里龙街。王莽时改名胜僰。三国蜀复名胜休,属建宁郡。西晋武帝时属兴古郡,永嘉五年 (311) 属梁永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
王莽改东昏县置,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东汉以后复名东昏县。西晋废。北宋乾德元年(963)复置,属开封府。金初移治今山东东明县南三十里东明集镇,属曹州。元属开州。明洪武初徙治云台集(在今东明县西十五里
唐总章元年 (668) 平高丽后置,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南苏城 (今辽宁铁岭县东南催阵堡山城)。《新唐书·薛仁贵传》: 乾封二年 (667),薛仁贵破高丽,“拔南苏、木底、苍岩三城”。即此。后废。唐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