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宕渠县

宕渠县

①西汉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土溪乡渠江南岸城坝古城。应劭曰: “石过水为宕,水所蓄为渠,故县以是名。” 东汉建安末为宕渠郡治。南朝宋废。

②南朝宋改垫江县置,为东宕渠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合川市。齐为东宕渠僚郡治。梁复为东宕渠郡治。西魏恭帝三年 (556) 改为石镜县。

③南朝宋侨置,为南宕渠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北。南朝梁废。

④南齐置,为西宕渠郡治。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北。西魏改为涌泉县。

⑤南朝梁太清元年 (547) 置,为景阳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六十里黄渡镇景阳村。《寰宇记》卷139良山县: 废岩渠县 “因县界山为名”。隋属宕渠郡。唐武德初属蓬州,长安三年 (703) 移治罗获水 (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天宝初属咸安郡,乾元初属蓬州,宝历元年 (825) 废入蓬山县,大中中复置。北宋乾德三年 (965) 废入良山县。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三汇镇。属巴郡。东汉末曾为宕渠郡治。三国、西晋属巴西郡。十六国成汉又为宕渠郡治。南朝宋废。(2)南朝宋时改垫江县置,治今重庆市合川市。属巴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石镜县。(3)南朝宋置,治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杨溪镇附近。西魏时改涌泉县。(4)南朝齐置,治今四川省盐亭县西北。属北宕渠郡。梁天监年间废。(5)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置,治今四川省营山县东北。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废。


猜你喜欢

  • 大阳江

    ①亦名清溪江。在今湖南东安县南。《元丰九域志》卷6东安县:“有大小阳江。”《清一统志·永州府一》:大阳江“源出县西舜峰万山间,亦曰阳江,奔汛东注,合众水径县城(今紫溪市镇)南,又东流四十余里入湘”。②

  • 下哨河

    在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境。《明史·安南传》:宣德二年(1427)讨黎利,柳升军至倒马坡陷殁,王通“惧甚,大集军民官吏,出下哨河,立坛与利盟誓,约退军”。

  • 牛鞞镇

    北宋置,属平泉县。即今四川简阳市。《元丰九域志》卷7:平泉县有“牛鞞镇”。

  • 苑川城

    一名勇士城。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筑。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官营东。《水经·河水注》: “有东西二苑城,相去七里。西城即乞佛所都也。”

  • 托布拉克

    亦作托扑鲁克。即今新疆英吉沙县东南托普鲁克乡。清道光《新疆识略》卷3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台“七十里至托布拉克台”。

  • 台南府

    清光绪十三年(1887)改台湾府置,属台湾省。治所在安平县(今台湾省台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台南、高雄、嘉义等市县和澎湖列岛。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府废。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台

  • 白云渡

    一名白云径。在今江苏溧阳市东。宋《景定建康志》卷18:白云渡“在溧阳县东十里。清沏可玩,东流入荆溪”。

  • 益将镇

    即今湖南汝城县东三十五里益将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 留翎山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三十里。一名朝阳山。又名留翎礸。《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引 《华阴县志》: “世传杨伯起葬时,大鸟落毛于此。”

  • 泰和街

    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振太乡驻地。原名草皮街。傣语名太和街。“太” 为棉花,“和” 为箐,意即箐边种过棉花。1916年设草辟县佐。1919年改名泰和县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