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卫
明洪武二年 (1369) 置于宜兴州,后属大宁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次年改为宜兴守御千户所。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治宜兴州(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属永平府。三年改为宜兴千户所。
明洪武二年 (1369) 置于宜兴州,后属大宁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次年改为宜兴守御千户所。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治宜兴州(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属永平府。三年改为宜兴千户所。
古名陵水。即今山西临县东湫水河。《寰宇记》 卷42石州定胡县引 《冀州图经》 云: “湫水河北从楼烦郡,南入龙泉郡,经吕梁。” 《清一统志·汾州府》 引 《临县志》: “湫河发源兴县湫水寺,南行八十里
在今四川邛崃市南二里南河乡什邡堂。早在南朝时,邛崃等地即设有瓷窑,烧青瓷,称为邛窑。至唐极盛。现存大小窑包十三座,各种窑具和陶瓷残片堆积如山。1936年曾被军阀乱掘盗卖,致使邛窑遗物流出国外。据198
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南二十里兴宁江右岸泥陂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兴宁县图: 县东南有坭陂墟。
自北京西南卢沟桥向东至丰台。长10公里。为卢汉(后称京汉)铁路支线。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动工修筑,次年建成。
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谷圩河。《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谷墟水“在县(今封川镇)东十三里。源出麒麟山,流入西江”。
一作博尔齐尔卡伦。清乾隆年间置,在今新疆额敏县北。《清一统志·塔尔巴哈台》有 “博勒济尔卡伦”。
即今广西西南左江上游明江河。《明一统志》卷85思明府: 明江 “源出十万山。流绕府治南,又北流一百八十里入龙州龙江”。左江支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源自上思县和防城港市交界处的十万大山,自东转北再
在今湖北恩施市东。《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 班鸠崖 “在卫东百八十里。崖长五十里。望之若城郭”。
指今浙江省北部东苕溪自德清县至湖州市的一段河道。《元和志》卷25作余不溪水。《寰宇记》卷94乌程县:霅溪“自天目山曰余不溪”。《方舆纪要》卷89浙江总序“苕溪”条:东苕溪“东北入湖州府德清县境,经县城
①即今辽宁兴城市兴城河。《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宁远河“源出宁远卫西北山谷间,南流至城西分为二派,环抱城郭,复合为一,南流入海”。②即今四川西昌市之西河。《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宁远河“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