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迁县
东魏天平二年 (535) 改河南县置,为河南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北周复为河南县。
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河南县置,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为河南郡治。北周复名河南县。
东魏天平二年 (535) 改河南县置,为河南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北周复为河南县。
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河南县置,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为河南郡治。北周复名河南县。
元元贞元年 (1295) 改海盐县置,属嘉兴路。治所即今浙江海盐县。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海盐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海盐县置,即今浙江省海盐县,属嘉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县
①即楚王城。在今河南信阳县北偏西六十里苏楼村西侧。北魏为西楚州治。《魏书· 中山王英传》: “衍宁朔将军张道凝等率众据楚城。闻英将至,弃城南走。”②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
即今朝鲜咸镜南道东部端川之南大川(斜下洞川)。源出赴战岭山脉,东南流入日本海。《金史·高丽传》:“(高丽)遣使来请和,遂使斜葛经正疆界,至乙离骨水、曷懒甸、活祢水, 留之两月。”即此。
又称禄康插木、龙王潭、龙王塘。即今西藏拉萨市内布达拉宫后之龙王潭。清《西藏图考》卷5:“在布达拉后有一池,约四里,中建八角琉璃亭。又名水阁凉亭。”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改疏勒州置,治所在喀什噶尔新城 (今新疆疏勒县)。辖境相当今新疆喀什、疏勒、疏附、岳普湖、伽师、阿图什、乌恰等市县地。1913年改为疏勒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
西藏古代族部名。“发”,藏语“蕃”的异译;“羌”,汉代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东汉和帝永元十三年(101),迷唐羌由青海南迁。《后汉书·西羌传》 载:“其种落不满千人,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居。”《敦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高平市。《水经·沁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晋烈公元年 (前419),“赵献子城泫氏”,即此。西汉置泫氏县。古邑名。战国初赵邑,后为魏邑。即今山西省高平市。《水经注·沁水》:晋烈公
亦作忙拉河。即今青海贵南县之茫拉河(哈克河)。清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3黄河流域图:哈克河俗名忙拉河。
①指今北京市北燕山山脉。《三国志·魏书·田畴传》:畴自无终(今蓟县),“乃更上西关(当即居庸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②又名九龙山。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旧城得胜门外。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吉林城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置,即今甘肃景泰县东芦阳镇。设参将驻守。清改设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