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阳县

宜阳县

①战国韩置,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四十八里韩城镇。秦属三川郡。西汉属弘农郡。北魏为宜阳郡治。北周明帝二年 (558) 为熊州治,移治今宜阳县西福昌。隋属河南郡。唐武德二年 (619) 改为福昌县。

②西晋太康元年 (280),因避太后讳,改宜春县为宜阳县,属安成郡。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隋开皇十一年 (591) 于县置袁州,并移宜阳县于今宜春市东五里。十七年 (597) 复改为宜春县。

③东魏兴和中侨置,属宜阳侨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④金大定时改寿安县置,属金昌府。治所即今河南宜阳县。元属河南府路。明属河南府。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1)古县名。(1)战国韩置,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北魏曾为宜阳郡治。东魏为阳州治。北周平齐后废。(2)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以太后讳春改宜春县为宜阳县,治今江西省宜春市。属安成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年)迁治今江西省宜春市东,属袁州。十七年复名宜春县。(3)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为宜阳郡治。唐武德二年(619年)改福昌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西部。属洛阳市。面积 1666.3 平方千米。人口67.1万。辖6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属晋。战国韩置宜阳县(治今宜阳县韩城镇东关村),因治所在宜水之北得名。《战国策·秦策二》:“宜阳,大县也”,即此。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北魏孝昌初置宜阳郡,治宜阳县。东魏天平时置甘棠县(治今宜阳县东南)。北周平齐废宜阳县。明帝二年(558年)复置,治今宜阳县城西福昌村。隋开皇初废宜阳郡,仁寿四年(604年)改甘棠县为寿安县;大业时宜阳、寿安二县同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寿安县移治九曲城(今宜阳县西北),二年复置宜阳郡,治宜阳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宜阳郡为熊州,二年改宜阳县为福昌县。贞观元年(627年)废熊州,七年寿安县移治今宜阳县。开元后并属河南府。五代唐改福昌县为福庆县。北宋初复名福昌县;庆历三年(1043年)废寿安县,四年复置。熙宁五年(1072年)废福昌县入寿安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福昌县,属河南府。金初改寿安县为宜阳县(治今宜阳县城),属金昌府;福昌县属嵩州。元初同属河南府路,至元三年(1266年)废福昌县。宜阳县属河南府。清因之。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7年以洛河分界为宜南、宜北两县。1949年两县合并,仍称宜阳县。1949年属洛阳专区,1969年属洛阳地区,1986年属洛阳市。地处伏牛山低山丘陵、黄土塬和黄土丘陵区,洛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全境。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甘薯、烟叶、棉花、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石灰石、重晶石、钾长石、蛭石等。工业有煤炭、化工、建材、日用陶瓷等厂矿。永灵公路贯穿全境,洛宜铁路支线经过东部,郑卢、宜故两条公路沿洛河两岸横贯东西。名胜古迹有灵山寺、福昌阁、虎头寺石窟、光武庙、韩城故城、石敬瑭陵墓等。


猜你喜欢

  • 信都厅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平乐府。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铺门镇。宣统元年(1909) 徙治今贺县东南信都镇。1912年改为信都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分广西贺县、怀集县及广东开建县地置

  • 计城峒

    亦作计峒。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即今广西靖西县。《宋史·蛮夷传》:嘉祐七年(1062),侬宗旦父子“请以所领雷火、计城诸峒属县官,愿得归乐州,永为王民”。

  • 金兰市

    即今湖南衡阳县 (西渡镇) 西北六十三里金兰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衡阳县图: 县西北有金兰市。

  • 方正县

    清宣统元年(1909)改大通县置,属吉林省。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方正县。因方正泡为名。民国初属吉林省依兰道。1928年直属吉林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中南部。属哈尔滨市。面积2969平方千米

  • 周卢溪水

    在今河北遵化市东。《水经·鲍丘水注》: 庚水 (今��河) “又径徐无县故城东, ……其水又西南与周卢溪水合,水出徐无山,东南流注庚水”。

  • 绵 (緜) 溪

    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隋书·地理志》 绵水县: “有绵溪。”

  • 巩宁城

    一名满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筑,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郊。三十八年(1773)为乌鲁木齐都统及迪化直隶州驻地。同治三年(1864)毁于兵燹。

  • 合隆镇

    即今吉林农安县南合隆镇。旧属长春。《吉林乡土志》:“大合隆,地据新开、伊通二河之中,昔日修河成功,立此名以镇之。其后有小合隆设立,因此命名为大合隆。”(1)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

  • 哀牢山

    ①在今云南保山市东,保山坝子东缘。《元混一方舆胜览》 永昌府: 哀牢山 “孤峰状如坐人,有二穴,水出其中,土人以水之盈涸 卜岁丰俭”。《明一统志》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哀牢山 “在司城东二十里。

  • 西平林县

    南朝宋改平林县置,属随阳郡。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古城乡(古城畈);一说今随州市东北八十八里。南齐复改平林县。古县名。南朝宋改平林县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属随阳郡。南朝齐复名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