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州
金大定八年 (1168) 改宣化州置,治所在文德县 (后改名宣德县,在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万全、尚义、张北、崇礼、沽源县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镶黄旗、兴和、商都、化德县等地。元初改为宣宁府。
金大定八年(1168年)改宣化州置,治文德县(后改名宣德县,即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沽源、崇礼、张家口、宣化、万全、张北、尚义,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察哈尔右翼前旗、商都、化德及镶黄旗等地。元初升为宣宁府。
金大定八年 (1168) 改宣化州置,治所在文德县 (后改名宣德县,在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万全、尚义、张北、崇礼、沽源县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镶黄旗、兴和、商都、化德县等地。元初改为宣宁府。
金大定八年(1168年)改宣化州置,治文德县(后改名宣德县,即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沽源、崇礼、张家口、宣化、万全、张北、尚义,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察哈尔右翼前旗、商都、化德及镶黄旗等地。元初升为宣宁府。
明洪武五年 (1372) 于旧德明洞长官司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南穗明乡。二十九年 (1396) 并入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
即今西藏申扎县西北二百三十余里吴如错。南距查尔喀特湖五十余里。清末辛亥年版《西藏新志》卷上:嘉零湖“自西北隅流出,而入查尔喀特湖。又自其北隈出而入巴咆诺尔池”。
亦名黄龙滩。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唐峡内。《水经· 江水注》: “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夏水回复,沿泝所忌。” 《寰宇记》 卷 148夔州奉节县: 黄龙滩,“ 《荆州记》 曰: 三峡之首,北岸有白盐峰
即今安徽利辛县西五十二里王人镇。清乾隆《阜阳县志》卷4:王老人集在“东北乡九十里,淝河南岸”。
即今四川三台县南安居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9三台县: 河嘴 “在县南九十里”。民国 《三台县志》 卷1: 安居场 “在城南,距城九十里,即河嘴。清康熙时名云台场,后更名。五百余户。通蓬溪、中江
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部。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辖地。《滇南界务陈牍·普界陈牍·署临安道周瑞玺禀》: “查普方、里方旧为纳楼土司三勐勐底地方,衙门坡则为中勐、下勐。”
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宋史·李纲传上》:靖康元年 (1126),“ (李) 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即此。
一作水。 古狼汤渠支津。 即今淮水支流涡河。《汉书·地理志》 淮阳国扶沟县: “涡水首受狼汤渠,东至向入淮。” 向县故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故道自今河南扶沟县东分狼汤渠 (魏晋以后称蔡
唐置,属普安县。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镇。《元和志》卷33普安县:大剑镇“在县东四十八里。本姜维拒钟会垒也。在开远戍东十一里。其山峭壁千丈,下瞰绝涧,飞阁以通行旅,梁时于此置大剑戍”。
清宣统元年(1909)于德尔格忒土司南部地置,属登科府。治所在麻陇(今四川白玉县)。“白玉”,藏语意为“吉祥盛德之地”。1913年改为白玉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治今四川省白玉县。1913年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