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泉
①在今山西沁源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3沁源县: “寒泉在县东北五十里青裹山上,……西南流入沁河。”
②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二十里。《舆地纪胜》 卷28袁州: 寒泉 “溉田甚广”。《方舆纪要》 卷87萍乡县:寒泉在 “官道旁。溉田甚广,大旱不竭”。
③在今河南濮阳县南。《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④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唐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西峰直平阳江口,有寒泉出于石穴……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寒泉。”
①在今山西沁源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3沁源县: “寒泉在县东北五十里青裹山上,……西南流入沁河。”
②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二十里。《舆地纪胜》 卷28袁州: 寒泉 “溉田甚广”。《方舆纪要》 卷87萍乡县:寒泉在 “官道旁。溉田甚广,大旱不竭”。
③在今河南濮阳县南。《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④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唐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西峰直平阳江口,有寒泉出于石穴……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寒泉。”
①在今广西昭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归化江在“县西北八十里。源出永安州界仙回洞,流经废归化县,因名。东南流入于漓江”。②今越南北部之红河,以流经归化州而名。《元史·地理志》:安南“有归化
即三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板桥浦西。《清一统志·江宁府一》:三山“大江从西来,势如建瓴,而此山当其冲。一名护国山”。古山名。又称三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西晋太康中王溶伐吴,自牛渚
见《金史·地理志》。为孙夼镇之讹。
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东莞县:飞鹅山“在县西南十里,属靖康场,流水环绕,状若飞鹅”。
①唐渤海国置,属湖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辽以后废。②辽统和八年(990)置,为辽西州治。治所在今辽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岸王民屯。金废。古县名。辽统和八年(990年)置,治今辽宁省义县东南王民屯
即今湖北荆门市南团林铺镇。清嘉靖《荆门直隶州》卷7《集镇》:正南,“团林铺,四十里”。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为长江三峡之一。《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北宋置,在今甘肃环县西南三十里。北宋范仲淹筑,在今甘肃省环县西南。属环州。《武经总要》:石昌镇“控西北马岭大川口入故威州路,北与合道镇相应”。为防御西夏要地。
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西部三发一带。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
在今河南浚县东北迎阳铺。《宋史·河渠志二》:元祐元年(1086),张问言:“臣至滑州决口相视,迎阳埽至大、小吴,水势低下,旧河淤仰,故道难复”,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