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利县
北周改安育县置,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五代唐长兴三年 (932) 东移二百余里,在今甘肃康县西北境。元至元七年 (1270) 省入阶州。
古县名。北周以安育县改名,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为武都郡治。隋、唐为武州治。安史乱后地废入吐蕃。大中时复置,景福后属阶州。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省入阶州。
北周改安育县置,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五代唐长兴三年 (932) 东移二百余里,在今甘肃康县西北境。元至元七年 (1270) 省入阶州。
古县名。北周以安育县改名,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为武都郡治。隋、唐为武州治。安史乱后地废入吐蕃。大中时复置,景福后属阶州。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省入阶州。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又称“胡”。有学者认为即周代典籍中所见之薰粥、狁。战国时期,分布于秦、赵、燕(西部)三国之北,三国皆筑长城以拒之。秦始皇命蒙恬北征匈奴,取“河南”(今
在今云南昆明市西。《方舆纪要》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 海源洞 “在城西二十里。中容数百人。四崖削立,石乳奇幻,下有龙湫,其水清浅,四时不竭,流入鸳鸯池,又注为黑龙潭”。
即今浙江衢县西南三十四里后溪镇。清嘉庆《西安县志》卷9:城南有后溪街。
在今广东恩平市南八十里近海处。《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湾雷海,“海势湾曲,潮声如雷,多蟹鲎鱼盐之利,蛋户居之。其南通大洋”。
又作天井山。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石井山在府西南四十里。”
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东南。为唐时宰相牛僧孺的故园。园中有七里桧,即唐时旧物。因花园占尽归仁一坊之地,故名归仁园。宋时属中书李清臣所有。《洛阳名园记》说:归仁园“广轮皆里余。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百亩
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北五里。《方舆纪要》卷59伏羌县: 散渡河 “源出通渭县之十八盘山,曲折流入县界,至此入渭”。
在今河南嵩县东十里。《方舆纪要》卷48嵩县:伊阳渠“分伊水以溉田”。
汾水支流。在今山西新绛县东北。《寰宇记》卷47正平县:龙谷水“在县东北一十八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见于绛郊’,即此处也”。
即古尤水。《左传·昭公二十年》:“姑尤以西。”元于钦《齐乘》卷2“姑尤水”条谓“尤即小沽河”。《清一统志·莱州府一》 “沽河”条下:“自掖县(今莱州市)马鞍山南流,至平度州(今平度市)东七十七里名小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