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陵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德州。治所在今山东陵县北三十二里赵宅乡。大业初属平原郡。唐属德州。北宋景祐元年 (1034) 移治长河镇 (今德州市)。蒙古宪宗三年 (1253) 升为陵州。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安德县置,治今山东省陵县西北,属平原郡。唐属德州。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徙治长河镇(今山东德州市)。属永静军。金属景州。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升为陵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为县,三年又改为陵州。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德州。治所在今山东陵县北三十二里赵宅乡。大业初属平原郡。唐属德州。北宋景祐元年 (1034) 移治长河镇 (今德州市)。蒙古宪宗三年 (1253) 升为陵州。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安德县置,治今山东省陵县西北,属平原郡。唐属德州。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徙治长河镇(今山东德州市)。属永静军。金属景州。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升为陵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为县,三年又改为陵州。
东汉永初六年 (112) 置,为马苑。在今四川会理县境。《后汉书·孝安帝纪》: “六年春正月庚申,诏越巂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
唐大历四年(769)置,属仙州。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五年(770)废。古县名。唐大历四年(769年)置,治今河南省叶县南。属仙州。五年废。
又名穿山。在今广西柳城县南。《清一统志·柳州府》: 青凤山 “在柳城县 (今凤山镇) 西二里。高百余丈,为县案山。上有一窍通明。一名穿山”。
①即阑干山。在今福建建阳市北四十里。②在今安徽凤阳县西二十里。《明一统志》 卷7凤阳府: 栏干山 “在旧府城西二十里,相连如栏杆然”。
亦作甲板、界凡。后金临时都城。在今辽宁抚顺县东北大伙房水库东南缘浑河与苏子河会流处之东。《清一统志·兴京》: 界藩城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铁背山上。天命三年太祖高皇帝取抚顺,自兴京至此,依山筑城,周
1914年改安平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平坝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郭子章《郡县释名》贵州卷载:明置平坝卫,“城东南有上坝,西南有下坝,二坝既平,故云平坝。古称平原、平城亦此义也。《旧志》云
1914年依前江陵、镇江两府辖境置,属江苏省。治江宁县 (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约当今江苏扬中、丹阳、金坛、溧阳以西长江南岸地区及江北六合、江浦两县地。1927年废。1914年6月以清末江宁、镇江两府辖
在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黄浦江东。塘北有下沙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上海县:沈庄塘“在下沙浦北。嘉靖三十三年官军败倭贼于此”。
一名古水。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41绛州: 鼓堆泉在 “州北十五里,出九原山,其上有堆如覆釜形,履之如鼓声。水分二派,东曰清泉,西曰灰泉,引入州城,以注于汾水”。
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东汉属清河国,移今莘县西南朝城镇。北魏改武阳县。《水经·河水注》:“《地理志》曰:漯水出东武阳。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阳县东南,西北径武阳新城东。曹操为东郡所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