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山
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方舆纪要》卷36胶州“大珠山”条:“(灵山)卫西北三里有小竹山,或谓之小竺。”
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方舆纪要》卷36胶州“大珠山”条:“(灵山)卫西北三里有小竹山,或谓之小竺。”
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见“芒砀山”。
在今甘肃武都县北。《资治通鉴》: 五代晋开运元年 (944),“秦州兵救阶州,出黄阶岭,败蜀兵于西平”。即此。
①上游为古水, 下游为古澺水。 元末, 古汝水改道, 明嘉靖末, 水又改道东入上蔡县, 与澺水相接。 遂通称ᘏ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四里百泉庄。因多泉而名。《清一统志·顺天府二》:百泉“平地涌出,不可胜数,大者有三:一曰原泉,清深澈底;一曰黄泉,流沙浑漫;一曰响泉,其声似闸。然广宽俱不过丈许”。②又名百门泉、
亦作赵鄣。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秦昭王四十七年 (前260),秦将王龁 “陷赵军,取二鄣四尉”。《正义》 引 《括地志》: “赵鄣故城一名都尉城,今名赵东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
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南四十二里石期市镇。明初置驿,万历中废。清设巡司于此。
明初建,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亦即乞勒尼卫治。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乞烈迷城”。
在今山西陵川县城西三十里礼义镇西隅。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寺宇规模宏敞,布局严谨,三进院落,皆用卡墙相隔,有山门、钟鼓楼、厢房、前殿、中殿、左右配殿、东西廊庑、后大殿等。
北魏置,为析阳郡治。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西魏废帝时改为中乡县。古县名。北魏孝文帝置,治今河南省西峡县。为析阳郡治。西魏废帝改为中乡县。
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之伊犁河。元耶律楚材《西游录》上:阿里马城“又西有大河曰亦列,河之西有城曰虎司窝鲁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