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少华山

少华山

①在今江西德兴市东。《清一统志·饶州府一》:少华山“在德兴县东三十里。一名三清山。高五百丈,盘亘数百里,跨饶、信、衢三州。诸峰罗立,岩洞幽奇。最高者为玉京峰,值天气清朗,匡庐、彭蠡明灭可见”。

②在今陕西华县东南。与太华峰势相连而稍低,故名少华。亦曰小华。东南接秦岭。《山海经·西山经》:太华山“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水经·渭水注》:华山“西南有小华山”。《元和志》卷2华州郑县:少华山“在县东南十里”。


(1)又称小华山。在陕西省华县城东南5千米。与西岳太华山并称二华,皆属秦岭支脉。《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郭璞注:“即少华山。”因较太华山低而景物也较少,故名。山有三峰。西名少华峰,俗称独秀峰,其北绿竹遍野,渭水西来,萦绕山前。中名玉女峰,上有石屋,摩刻:“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里原是道教活动的场所,今建筑尽毁,仅留断垣遗迹。东峰俗称半截山,据说原与西峰高度相同,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地震山崩后仅留山基。(2)即“三清山”。


猜你喜欢

  • 柳下屯镇

    亦名柳家屯、柳屯。即今河南濮阳县东四十五里柳屯镇。《清史稿·地理志》 大名府开州:有 “柳下屯镇”。

  • 傥谷

    在今陕西洋县北三十里。即骆谷南口。终南山之谷。《新唐书·地理志》 兴道县: “有骆谷路,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即傥骆道的南口。在今陕西省洋县北。因经傥水河谷而名。

  • 井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井陉县(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十七年(643)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井陉县(今河北井陉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井陉县

  • 咘毕水

    亦作咘单水、咘卑水。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明史· 地理志》 结伦州: “南有咘毕水,即堰水之上流。” 《清一统志 · 太平府》: 咘卑水“一名涧水。源出都结土州境山中,西南流经佶伦土州南,又西南经结安

  • 伊阳山

    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2:南宋绍兴二年(1132),“伪齐刘豫之将移都汴京也,以(翟)兴屯伊阳山寨,惮之。……乃阴遣人啗(杨)伟以厚利,伟遂杀兴”。即此。

  • 法库厅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置,属奉天府。治所在法库门 (今辽宁法库县)。三十三年 (1907)升为直隶厅。1913年改为法库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法库门置,治今辽宁省法库县。为直隶厅,

  • 洱海

    明代以来西洱河又习称洱海。在今云南大理市东。《明一统志》 卷86大理府: 西洱海 “在府城东。古叶楪河也,一名洱海,又名西洱河。源自邓川,合点苍山之十八川而汇于此,形如人耳,周三百余里,中有罗筌、浓禾

  • 三道堰镇

    即今四川郫县北十五里柏条河南岸三道堰镇。民国《郫县志》卷1:三道堰“在城北十五里,属芶村。此处有水路,上通崇宁万寿桥,下达成都省北门”。在四川省郫县北部。面积36.1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

  • 八素溪

    武义江支流。在今浙江武义县东北、金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3武义县:八素溪“出县北八素山,流入金华县境,为松溪之上源”。

  • 永善县

    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乌蒙府。治所在米贴(今云南永善县南四十八里米贴)。嘉庆《永善县志略》:米贴土目叛,平定后“清朝遂钦命其名曰永善县”。雍正八年(1730)属昭通府,迁治莲峰(今永善县南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