峆㠠山
又作蛤蠦山。 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南。 元于钦 《齐乘》 卷1谓峆㠠山 “在福山县南”。 《明一统志》 卷25登州府: 峆㠠山 “在福山县南三十里, 连栖霞县界。 山势嵯峨, 草木畅茂, 上有峆㠠寺及圣水一泓”。
又作蛤蠦山。 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南。 元于钦 《齐乘》 卷1谓峆㠠山 “在福山县南”。 《明一统志》 卷25登州府: 峆㠠山 “在福山县南三十里, 连栖霞县界。 山势嵯峨, 草木畅茂, 上有峆㠠寺及圣水一泓”。
①在今河北赞皇县东。《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五马山在“县东十里,上有五石马,因名。岩隙出泉,甚甘美,名曰白马泉。后魏孝昌末,赵郡豪李显甫,聚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方五、六十里居之,即五马诸山矣”。②
亦作潺亭县。南朝梁置,属巴西梓潼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西魏改为万安县。《隋书·地理志》 金山郡万安县: “旧曰孱亭,西魏改名焉,置万安郡。”
①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后废。②明弘治三年(1490)置,属山东都司。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安东卫镇。清乾隆时废,后仍沿用安东卫之名。(1)卫名。明洪武年间置
即今吉林九台市。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头道沟屯,又九台边屯”。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永吉县:“下九台为吉长路线主要驿站。”1932年于此置九台县。1988年改设九台市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 (759) 置,治所在郑州 (今河南郑州市)。领郑、陈、亳、颍四州。上元二年 (761) 废。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年)置,治郑州(今河南郑州市)。上元二年(761年)废。
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轮台县东策云乡。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81轮台县: 策达雅驿“一名策特尔。回语谓毡庐也。旧曾安营于此,故名”。
在今湖南安仁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安仁县:月岭寨“岭上宽平。正德中, 以寇警立寨于此, 以为保障”。
一作郗。西周畿内邑,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南。春秋初属郑。《左传》: 隐公十一年 (前712),周王“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有 “温、原、絺” 等十二邑。杜注: “在野王县西南。”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属永昌府。治所即今云南龙陵县。傣语称“勐龙”,意为陵墓区,音译“龙”,重复意译“陵”,因名龙陵。1913年废为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乳山市西北育黎镇。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西北海滨。属东莱郡。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