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峡口山

峡口山

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寰宇记》 卷152甘州: “北至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峰,总三千七十八里。”

②在今福建南靖县东。《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南靖县: 峡口山在 “县东十五里。两山相夹如门,双溪出其中”,故名。

③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梁书·萧纪传》: 太清间,纪率大军东下江陵,湘东王绎 “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于硖口夹岸筑二垒,镇江以断之。……将军樊猛获纪及其第三子园满,俱杀之于硖口”。《方舆纪要》卷78夷陵州: 峡口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两岸壁立,蜀江西来,旋涡最恶”。

④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69太平县 “天马山” 条下: “县北有峡口山,相近者曰城口山。” 《清一统志·太平厅》: 峡口山 “在厅东二百三十里。林箐险峻,悬峰相夹,中通鸟道”。

⑤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118保山县: 峡口山 “下有石洞,广二丈,高半之,一郡之水俱泄于此。阴流地中,达于施甸枯柯,下澜沧江。洞多鱼,亦名鱼洞”。

⑥即石峡口山。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唐陈子昂《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 诗: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即此。

⑦在今青海平安县西小峡乡境。《明一统志》 卷37: 峡口山 “在西宁卫城东。地极险阻,为湟鄯往来咽喉地。汉时名湟狭,唐人尝修阁道,宋筑省章城,控制要害”。《清一统志·西宁府一》: “ 《行都司志》: 峡口山在卫东三十里,石山对峙,亦名小石峡,半山有风波岩,每大风,祷之则息,与大石峡、西石峡谓之三峡。”


古山名。(1)又作夷山。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2)在今甘肃省高台县西北。为合黎山诸峰之一。(3)即“湟陿”。


猜你喜欢

  • 石顶关

    宋置于石顶原。在今陕西勉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在顶原“在西县东南三十余里,东接兴州白运山。今置关,最为险要”。

  • 码头

    村名。在福建省东山县东北部,紧邻铜陵镇区。属铜陵镇。人口 5500。因有码头,故名。有渔具、水产加工、抽纱、工艺品等厂。县图书馆、航运公司设此。有5000吨级泊位码头。为双码公路终点。

  • 小溶江

    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为漓江支流。《元史·阿里海牙传》:至元十三年(1276),阿里海牙攻马塈于严关,“又败都统马应麒于小溶江,遂逼静江”。

  • 皇穹宇

    俗称回音壁。在今北京天坛公园圜丘坛北。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位之地。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改为今名。清乾隆十七年 (1752) 重建。有东西配庑各五间,存放圜丘祭祀的神牌。正殿

  • 九顶塔

    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南柳埠镇灵鹫山九塔寺内。寺已废。塔始建于唐,单层八角,顶有小塔九座,通高13.3米。明人许邦才《九塔寺记》称此塔“一茎上而顶九各出,构缔诡巧,他寺所未经有”。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

  • 扶风郡

    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属雍州。治所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西晋泰始三年(267)迁治池阳县(今泾阳县西北)。其后辖境屡有增减。北魏初移治好畤县(今乾

  • 烧锅店

    即今吉林农安县西南烧锅镇。旧属长春。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6: 长春府西北 “七十五里烧锅甸镇”。

  • 铜雀台 (臺)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古邺城北城西北隅。东汉末曹操所筑,为邺都三台之一。《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 建安十五年(210),“作铜雀台”。《水经·浊漳水注》: “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石

  • 流溪镇

    北宋置,属南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九十里金凤镇。

  • 马水河

    亦作马木河。在今四川彭州市及广汉县境,为湔水之分水。《清一统志·成都府一》:马水河“源出彭县西北五峰,大隋、中隋、白鹿、丽元诸山溪,合流曰王村河,径彭门山下,出三郎镇,复分二支:东流入什邡县慈母山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