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
亦名烽火山。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北六十里。《寰宇记》 卷125宿松县: 烽火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按 《郡国志》 云: 齐、陈二国割江为界,征伐不息,烽候频惊,此山高敞,可以瞻望。齐永明八年,因置烽火于山”。
亦名烽火山。在今安徽宿松县东北六十里。《寰宇记》 卷125宿松县: 烽火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按 《郡国志》 云: 齐、陈二国割江为界,征伐不息,烽候频惊,此山高敞,可以瞻望。齐永明八年,因置烽火于山”。
公元八、九世纪对藏族聚居地区的泛称。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中叶占据青、康大部地区后,藏文史籍中称“蕃”与“大蕃”,意为“西藏与青、康各藏族聚居地区”。《旧唐书·吐蕃传》:“西为大蕃,东实巨唐
北宋政和六年(1116)改威戎军置,属茂州。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宣和三年(1121)废为延宁砦。四年(1122)废入汶川县。
指今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北之金口河。《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天津水“在峨眉县西南,出徼外,入沫水”。《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彝惜水”条下:“天津水在县西南百五十里,皆出越西界,东北流入县境,注于阳
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北岸。《陈书·高祖纪》: 南朝梁绍泰元年 (555),徐嗣徽据石头城,北齐遣翟子崇等诸将 “领兵万人,于胡墅渡米粟三万石马千匹,入于石头”。随后,陈霸先 “遣侯安都领水军夜袭胡墅,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驻塔温觉肯 (今博湖县西北塔温觉肯乡)。1941年迁乌什塔拉 (今和硕县东乌什塔拉)。1946年改设和硕县。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乌什塔拉。1944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33东平州: 蚕尾山在 “州 (今州城镇) 北三十里。联络望山、卧牛诸山。下有小洞庭湖。又有黄华山、凤山,在其左右,群峰环抱,为州之胜”。
即今广东仁化县东北扶溪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北宋置,属陕县。在今河南陕县东八十余里干豪。
明置,在今山西繁峙县东。《方舆纪要》卷40繁峙县: 郎岭关在 “县东百里,旧名狼岭,路通应州,属振武卫戍守”。
北周置,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