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崆峒岩

崆峒岩

①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舆地纪胜》 98南恩州: 崆峒岩 “生石乳,有石钟鼓,扣之有声。《郡国志》 云: 岩穴中有金膏银液、灵芝、玉髓”。《方舆纪要》 卷101阳春县: 崆峒岩在 “县西南十五里。石壁穹窿,深广数十丈”。

②在今广西横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110横州: 崆峒岩 “石洞玲珑,一名五星岩”。


在广东省阳春市区西4千米处。外观石林起伏,紫翠夺目。居阳春夹江百里诸奇丽岩洞之最。从全国崆峒山而言,居汝州、临洮、安定之后,故又称第四崆峒山。洞内广深约百米,上下层叠如巨厦,并有石柱撑持。大洞通小洞,明室通暗窦,多姿多态的钟乳石,或若飞禽,或似走兽。从南面登第二层石洞,9米高的石钟乳酷似兀立的雄狮。洞中还保存有元、明、清各代的摩崖石刻,为书法艺术爱好者所珍爱。另有钟鼓石,左叩左应、右叩右应,左右叩则一岩皆应,悦耳之声胜于钟鼓。


猜你喜欢

  • 顺庆路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升顺庆府置,属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治所在南充县 (今四川南充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仪陇、西充以南,至广安、邻水地区。明洪武四年 (1371) 改为顺庆府。元至元二十年(12

  • 又作瑗。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左传》: 哀公十年 (前485),晋赵鞅攻齐国,“取犁及辕”。即此。杜注: “辕即瑗。”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禹城市西南。《左传》哀公十年(前485年)

  • 茫施路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于茫施蛮地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潞西县治芒市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潞西县地。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潞西市。属云南行省。

  • 日积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南威岛西12海里。为一环礁。退潮时露出。中国渔民向称西头乙辛,因此礁在南沙群岛西部,且从南威岛来此罗盘上用乙辛方位,故名。1935年公布名称为拉德礁。1947年改称日积礁。

  • 觉生寺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北 三环西路甲31号。因寺内大钟殿悬有一口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故俗称大钟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 (1733),规模宏大,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菩萨殿、藏经楼、大钟

  • 拉林城

    清初建,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北拉林镇。雍正三年 (1725) 设协领镇守。乾隆九年(1744) 改设副都统于此。光绪 《吉林通志》 卷12:拉林城 “以河名,即金史之涞流也”。

  • 北子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北子岛,位于双子群礁西北侧。中国渔民向称奈罗上峙或奈罗线仔。1947年命名北子礁。1983年改称北子岛。

  • 怀县

    秦置,为河内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东魏属武德郡。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怀州。贞观元年(627)废入武陟县。古县名。本战国魏怀邑。秦置县,治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为河内郡

  • 贾家朱喀渡

    即今西藏萨噶县东南八十里加加竹卡。《清一统志· 西藏》 藏地诸渡: 贾家朱喀渡“在萨噶东南八十里”。藏语 “贾家” 意为灰白色,“朱喀” 意为船渡口。贾家朱喀是后藏重要渡口之一。

  • 东平原郡

    ①北魏改平原郡为东平原郡,治所在梁邹城(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山东邹平、高青等县地。北齐并入广川郡(改名东平原郡)。②北齐改广川郡置,治所在武强县(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