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嵑山

嵑山

俗名茅山。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四十里靠山集北。清 《日下旧闻考》 卷 142 引 《平谷县志》 曰: “嵑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峰峦峭峻,林谷深邃。有双泉寺,金明昌中建。” 今寺已不存。旧址有 “大金明昌四年” 《重建双泉院碑》 残石; 另有一块汉白玉碑首,碑额为 “嵑山双泉禅寺碑石” 八字。


猜你喜欢

  • 酒泉郡

    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置,治所在禄福县 (西晋改曰福禄,今甘肃酒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地区。《汉书·地理志》酒泉郡注引应劭曰: “其水若酒,故曰酒泉。” 师古曰: “旧俗传

  • 祗鸿县

    即䄈鸿县、 旋鸿县。 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 《魏书·地形志》 䄈鸿县诸本下注: “一本作祗鸿。”

  • 万秋门

    即章城门。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雁秋门村东南二里。王莽时改名万秋门。

  • 三正铺

    亦作三真铺。明置,即今四川万县市西三正镇。清以后裁。

  • 东淀

    即古雍奴薮。在今河北省东部,为诸淀泊之总称。《清一统志·顺天府一》:三角淀“按古时,惟三角淀最大,又当西沽之上,故诸水皆会入于此。今渐淤而小。《新志》:合相近诸淀泊,总谓之东淀云。延袤霸州、文安、大成

  • 归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归州安抚司置,治所在秭归县(今湖北秭归县西北旧州河)。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 巴东、兴山等县市地。十六年(1279)降为归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归州置,治秭归县(今属

  • 东夏渡

    即今安徽郎溪县西北东夏镇。明嘉靖《建平县志》卷1《坊乡》:东夏保“在县西二十里临湖乡”。有东夏渡。清光绪《广德州志》卷11建平县《市镇》:东夏镇在“县西二十里”。

  • 梅墟

    即今浙江鄞县东北梅墟镇。清光绪 《鄞县志》 卷2 《市镇》: 梅墟 “距城三十里”。集镇名。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北部、甬江南岸。属邱隘镇。人口 6500。 东汉初,寿春梅福挂冠东游曾寓此,率众筑塘堵

  • 印石山

    一名印字山。在今四川宣汉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印石山“在县治西。以山形方整而名”。

  • 散毛沿边宣抚司

    明洪武四年(1371)改散毛宣慰司置,属施州。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永乐九年 (1411) 改为长官司。十三年 (1415) 改为宣抚司。属施州卫。清初改为散毛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