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嵖岈山

嵖岈山

①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北三十里。与天柱、大泽山相接。《寰宇记》 卷20胶水县: 嵖岈山 “其山形势嵖岈,因名”。

②又名嵯峨山、莲花山、玲珑山。在今河南遂平县西五十里。《新唐书·李愬传》: 愬讨吴元济,“拔道口栅,战嵖岈山”。《方舆纪要》 卷50遂平县: 查牙山 “亦曰嵖岈山,以山势峻赠,亦名嵯峨山。又状类莲花,曰莲花山。又孔穴玲珑,风嘘则鸣,一名玲珑山”。


在河南省遂平县西。因山势险峻,又称查牙山、嵯峨山;以状如莲花,亦称莲花山;以其孔穴玲珑,风嘘则鸣,又称玲珑山。《新唐书·李愬传》:唐宪宗讨吴元济,随唐邓节度使李愬攻马鞍山,下之,拔道口栅,战于嵖岈山,即此。为伏牛山东南余脉。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岩石裸露,节理发育,多犬牙交错的锯齿状山峰,并多洞穴,从南向北有蜜蜡山、南山和北山等。一般海拔150米。主峰莲花山(南山),海拔289.5米。黄巢、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曾据此。名胜古迹有北斗宫、八卦亭、白云洞、水帘洞等。


猜你喜欢

  • 信义郡

    南朝梁天监六年 (507) 置,治所在南沙县 (今江苏常熟市西北五十里)。隋开皇九年 (589)废。南朝梁置,治南沙县(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辖境约当今江苏省常熟市及昆山市西部分地。属南徐州。隋平陈废。

  • 克里雅山

    一名克勒底雅山。在今新疆于田县南。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3:克勒底雅,“回语,意其来而未定之辞(言人新住此山)。旧对音为克里雅”。

  • 榕江

    亦作溶江、容江。在今贵州榕江县北。《明一统志》 卷88黎平府: 容江 “源出苗地,北入福禄江”。古称揭阳江。在广东省东部。因流经古揭阳市地多榕树,故名。源于陆河县凤凰山,向东流至汕头市郊牛田洋注入南海

  • 酉阳宣抚司

    明洪武八年(1375)改酉阳州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酉阳、秀山等县地,同年属重庆卫。永乐十六年(1418)改属夔州卫。天启元年(1621)升为宣慰司。明初改酉

  • 禹门山

    ①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夹河对峙。相传大禹所凿,故名。《水经· 河水注》: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 《经》 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 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

  • 怀荒镇

    北魏六镇之一。即今河北张北县。《资治通鉴》:南朝梁普通四年(北魏正光四年,523),“魏元孚持白虎幡劳阿那环于柔玄、怀荒二镇之间”。“及柔然入寇,镇民请粮,(武卫将军于)景不肯给,镇民不胜忿,遂反,执

  • 西岩山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7池州府贵池县:西岩山“在府西南百五十里。高万仞,周数十里。其相接者曰鱼载山”。②在今福建浦城县西。《清一统志·建宁府》:西岩山“在浦城县西德星门外五里。五代时王

  • 天贶殿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下岱庙中。清聂��《泰山道里记》:“露台北为峻极殿,即宋之天贶殿。殿九间,重簷八角,祀泰山之神。”

  • 札佐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改落邦札佐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修文县东北札佐镇。崇祯三年(1630)改为敷勇卫。

  • 砖路镇

    即今河北定州市西北砖路镇。清道光 《定州志》 卷7市集: 砖路镇在 “城西北四十里”。在河北省定州市西北部。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砖路,人口 4820。宋建开元寺塔时,此地为运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