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州
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降嵩明府置,属中庆路。治所即今云南嵩明县。《元混一方舆胜览》嵩盟州: “乃诸葛武侯与蛮酋会盟之地。” 《元史·地理志》: “昔汉人居之,后乌、白蛮强盛,汉人徙去,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明、清属云南府。1913年废为县。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嵩明府置,治今云南省嵩明县。属中庆路。明、清属云南府。1913年降为县。
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降嵩明府置,属中庆路。治所即今云南嵩明县。《元混一方舆胜览》嵩盟州: “乃诸葛武侯与蛮酋会盟之地。” 《元史·地理志》: “昔汉人居之,后乌、白蛮强盛,汉人徙去,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明、清属云南府。1913年废为县。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嵩明府置,治今云南省嵩明县。属中庆路。明、清属云南府。1913年降为县。
在今湖北鄂州市东。《晋书·陶侃传》:侃迁龙骧将军,“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幽谷泉》 诗: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又称紫微泉。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寄谢绛诗有“滁阳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之句。
①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梁山。《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崩,葬桥山。” 《封禅书》 载: 汉武帝 “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上曰: ‘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 或对曰: ‘黄帝已
又作打板、杜并足、杜瓶、杜板。即今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北岸之厨闽。《明史·外国列传·苏吉丹》: “其与国有思鲁瓦及猪蛮。猪蛮多盗,华人鲜至。”
在今江西修水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舆地纪胜》卷26隆兴府:毛竹山,“《修水志》云:在分宁县南一百二十里。其山多毛竹, 因以得名”。《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宁州:毛竹山,“《图经》云:此山路塞,宋治平间有
即钦察国。都城在今俄罗斯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下游之间、里海北岸。元耶律楚材《西游录》上:“黑色印度之西北有可弗叉国。数千里皆平川,无复丘垤。”《元史·郭宝玉传》:辛巳(1221),“可弗叉国唯算端罕破乃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宁州。治所在西沙笼(今云南华宁县北郊下村)。《元史·地理志》:“宁部蛮世居之,其裔孙西沙筑城于此,因名西沙笼。”至治二年(1322)废入宁州。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
唐开元中置,属陇右节度使。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元和志》 卷39鄯州: 临洮军 “开元中移就节度衙置,管兵五万五千人,马八千四百匹”。后废。
①唐贞观三年(629)置,属羁縻应州。治所在今贵州榕江县西北平江乡附近。后废。②唐贞观四年(630)置,属羁縻琰州。治所在今贵州平坝县南。旋废。古县名。(1)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今贵州省平坝县
宋置,属大昌县。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下田乡水口村。《宋史·地理志》 大宁监大昌县:“旧在监南六十里,嘉定八年徙治水口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