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港镇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南三十八里川港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川港镇在城(今南通市)东南四十五里。”
在江苏省通州市南部,新江海河、通吕运河两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5.8万。清末为江边滩地,有小河川可通船只,名川港。镇因河名。1949年为镇,属川港区。1958年改东方红公社,1959年改名川港公社。1983年改置川港镇。2000年南兴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有医疗器械、毛纺织品、针织品、冰箱电机等厂。通启寅公路经此。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南三十八里川港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川港镇在城(今南通市)东南四十五里。”
在江苏省通州市南部,新江海河、通吕运河两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5.8万。清末为江边滩地,有小河川可通船只,名川港。镇因河名。1949年为镇,属川港区。1958年改东方红公社,1959年改名川港公社。1983年改置川港镇。2000年南兴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等。有医疗器械、毛纺织品、针织品、冰箱电机等厂。通启寅公路经此。
①在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东南四十三里。《寰宇记》 卷93盐官县: 金牛山,“ 《舆地志》 云: 昔吴、楚之间,金牛出毗陵,奔来此山而没,因名之”。《方舆纪要》 卷90海宁县: 金牛山“高三百丈,
1947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原宜阳县洛河以南地置,治白杨镇 (今河南宜阳县东南白杨乡)。1949年与宜北县合并,复置宜阳县。旧县名。豫西解放区设。1947年由河南省宜阳县南部析置。以位县南得名。1949
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南十八里。《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先世居此。《水经· 巨马河注》: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 郦道元称: “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
即今广东珠海市北唐家镇。清宣统 《广东舆地全图》 香山县图: 县东南滨海有唐家村。
今名东汶河。出今山东蒙阴县西五女山,北流折东流至沂南县界入大沂河。《水经·沂水注》:“桑泉水北出五女山,……又东南径蒙阴县故城北……东南入沂。”
在今四川武胜县东。《方舆纪要》卷69定远县:花石溪在“县东三十里,下流合于嘉陵江”。《清一统志·重庆府一》:花石溪“在定远县东二里。源出岳池县名岳池水,南流入县界为花石溪,又西南流四十里入嘉陵江”。
唐会昌五年 (845) 建。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虎牢关内。《清一统志·开封府》: 昭武庙,“ 《县志》,昭武庙祀周穆王、惠王、襄王、汉高祖、昭烈、唐高祖、太宗,其配享者晋文公、悼公等诸侯,知武子
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为大赕治所。在今缅甸克钦邦北部葡萄。
南宋度宗赵禥陵墓。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
清初改东流蛮夷长官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东流司乡。雍正十三年(1735)废。清初改东流长官司置;一说明宣德三年(1428年)置,治今湖北省来凤县西南。雍正十三年(1735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