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江

巴江

①即今四川南江县东之南江,为渠江上游支流。《元丰九域志》卷8化城县“有巴江”。《舆地纪胜》卷187巴州:巴江“水屈曲如巴字,因名。即字江也”。

②即今四川仪陇县东之消水河。《方舆纪要》卷68仪陇县:巴江在“县东五十五里。自巴州流入境,又南流入蓬州界”。

③即今四川、贵州境之乌江。《寰宇记》卷120武龙县:“内江一名涪陵江,一名巴江,在县南屈曲北流,水自黔州信宁界入。李膺《益州记》云:内江水自万宁北二百八十里至关头滩,滩长百步,悬崖倒水,舟楫莫通。蜀江门滩,在县前巴江水中。”《明史·地理志》武隆县:“西南有涪陵江,亦曰黔江,亦曰巴江。”

④指今四川合川至重庆间之嘉陵江。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后都护李严更城大城,周回十六里,欲穿城后山, 自汉江通水入巴江,使城为州。”《方舆胜览》卷60重庆府:巴江“在巴县,水折三回如巴字”。后延伸为全嘉陵江。《舆地纪胜》卷183阆州:阆水,“《图经》云:阆水, 巴水,渝水,西汉水, 皆其名也。出凤州梁泉县嘉陵谷”。


古水名。(1)又作巴水。《华阳国志》指今重庆市嘉陵江。(2)《太平寰宇记》指今四川省通江县通江,《元丰九域志》指今巴中市南江、巴河。(3)即黔江、涪陵江,今重庆市涪陵、武隆、彭水等市县境乌江。


猜你喜欢

  • 抱母井

    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清一统志 ·普洱府》: 抱母盐井 “本朝雍正三年,设盐大使驻此。嘉庆八年,移驻于香盐井,以抱母井归威远司知兼管”。

  • 哷正寺

    即热正寺。在今西藏林周县东北。清乾隆 《卫藏通导》 卷4 《寺庙》: “哷正寺,俗名热正寺。”

  • 红螺山

    又名螺山、螺盘山。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红螺山“在怀柔县北一(应作二)十里。高二百余仞,下有潭,潭中尝有二螺,色殷红,夕吐光焰,土人异之, 因以名山”。今仍名红螺山。

  • 台湖

    ①在今河南信阳县东。《方舆纪要》卷50信阳州:台湖“在州东三十五里”。②在今湖北云梦县南。《方舆纪要》卷77云梦县:台湖在“县南六十里。《志》云,水出县东三汊口及后湖,会流至涢口入于汉”。

  • 群蛮国。当距庸 (今湖北西部) 不远。《左传》: 文公十六年 (前611),“庸人帅群蛮以叛楚……楚人……使庐戢黎侵庸……七遇皆北,唯裨、倏、鱼人实逐之”。

  • 饶平县

    明成化十四年 (1478) 析海阳县置,属潮州府。治所在下饶 (今广东饶平县西北三饶镇)。据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广东卷: “国朝 (明) 成化十四年,都御史吴琛、朱英以饶界于江漳,地远民顽,请析海

  • 姥岭

    在今浙江慈溪市南龙南乡南。《方舆纪要》卷92余姚县: 姥岭 “在县东北十五里。东去烛溪湖五里”。

  • 哈兰城卫

    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吉林和龙县东北海兰河畔。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今吉林省和龙市东古城。后废。

  • 边吴泊

    又称边吴淀。宋辽边界上主要塘泺之一。在今河北省安新县西南、北二边吴村一带。为滹沱、唐(滱水)、沙、濡河等水所汇积,下游泄入界河。北宋时在此广开稻田,以防辽骑南下。后久不修治,渐归淤塞。

  • 忽里模子

    一作忽鲁谟斯。在今伊朗南部海滨、霍尔木兹海峡以北。《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忽里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