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府
南宋乾道元年 (1165) 升鼎州置,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县市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改为常德路。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复改常德府,属湖广省。清属湖南省。1913年废。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孝宗潜藩,升鼎州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仍改为府,属湖广省,清属湖南省。1913年废。
南宋乾道元年 (1165) 升鼎州置,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县市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 改为常德路。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复改常德府,属湖广省。清属湖南省。1913年废。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孝宗潜藩,升鼎州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桃源、汉寿、沅江等市县地。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仍改为府,属湖广省,清属湖南省。1913年废。
1932年置,属云南潞西设治局。治所即今云南畹町市。傣语 “畹” 为太阳,“町” 为当顶,意即太阳当顶。1950年属潞西县。1954年升为县级镇,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85年改设畹町市。旧镇名。
即石牛道。古代陕西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间的主要交通路线。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入蜀,经广元市而至剑阁县。《方舆纪要》 卷66四川: “石牛道亦名金牛道。”即“石牛道”。
又作铜虏山。在今云南马龙县北。《汉书·地理志) 铜濑县: “谈虏山,迷水所出。”
①在今河北井陉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七里涧“在县(今城关镇)东北,诸山溪之水在县北境者,皆汇流于此,南入绵蔓河,霖潦暴作,行路皆绝”。②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受谷水,东流至今偃师市西复
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百二十二里鲇鱼山。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饶州府鄱阳县东北有鲇鱼山汛。
即今安徽泾县西南茂林镇。清嘉庆 《泾县志》 卷2: 冠盖乡辖四都有茂林都。民国升为县属镇。1941年初,国民党军在此伏击北上抗日的新四军,制造震惊中外的 “皖南事变”。集镇名。在云南省永善县南部。茂林
在今河北南宫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一年 (816),“魏博奏败成德兵,拔其固城; 乙丑,又奏拔其鸦城”。胡三省注: “固城、鸦城,当在冀州南宫县界。”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南青衣江畔。《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白金堤“在夹江县治西南。延袤数里。亦名向君堤。蒙江啮岸,令向君励意捍之,锸沙泞中得白金一箧,霈然资焉,不他取一镪而堤就”。
在今山西襄汾县城南八里丁村。村内遗存明、清两代民居院落二十余处,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四十年,较晚者为清康熙、咸丰间,基本上是明清时期村子的布局。分为北、中、南三个建筑组群,院落多为座北
即今朝鲜平壤市。《隋书·高丽传》:“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亦曰长安城,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唐为安东都护府治。明代为朝鲜西京。《明史·朝鲜传》:万历二十年(159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