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原县

平原县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北击齐,“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即此。西汉为平原郡治。东汉为平原国治。北魏为东青州治,后属安德郡。北齐始移治今平原县。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清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②南朝宋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三十里平原村。北魏属东阳平郡。北齐徙今山东宁阳县。隋改名龚丘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二十里好生镇北。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梁邹城(今山东邹平县东北)。隋开皇三年(583)移治邹平城(今邹平县北)。开皇十八年(598)改为邹平县。

④北魏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或西和县境。北周废。

⑤隋开皇十年(590)改龙乡县置,为泷州治。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

⑥唐永隆二年(681)置,属思唐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长庆三年(823)改为思和县。


(1)古县名。(1)南朝宋大明中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属鲁郡。北齐文宣帝移治今宁阳县,属任城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龚丘县。(2)南朝宋武帝侨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属平原郡。北齐属东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移治今邹平县北,属齐州。十八年改为邹平县。(3)隋开皇九年(589年)以龙乡县改名,治今广东省罗定市南。为泷州治。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4)唐永隆二年(68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西北。属思唐州。长庆三年(823年)改名思和县。(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北部。属德州市。面积 1105 平方千米。人口44.7万。辖8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平原镇。因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故名。战国为赵平原邑。赵惠文王封弟胜为平原君,即此。秦置平原县,治今县南,属济北郡。《水经注·河水》:“河水又北径平原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西汉于此置平原郡。北魏属安德郡。北齐徙今治。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明属济南府德州。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临德道,1928年直属省。抗日战争时期历属冀南区、冀鲁边区、渤海区。1950年归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1967年属德州地区,1994年属德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向东北倾斜。境内有马颊河、赵王河、洪沟河、鬲津河、德惠新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特产绢花、羽毛画。工业有轻工、纺织、机械、水泥、化肥、建材、食品等。京沪铁路、105国道、济德公路经此。古迹有龙门、千佛塔等。


猜你喜欢

  • 石围口山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恩平县:石围口山“卓立江口,巉岩峭绝”。

  • 方石镇

    北宋置,属梁泉县。即今陕西凤县驻地双石铺镇。古镇名。即今陕西省凤县县城双石铺镇。北宋属梁泉县。

  • 松林河

    即今四川石棉县西北松林河。清光绪 《越嶲厅志》 卷6: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往紫打地(安顺场),“土千户王应元率土兵团练,暗将松林河桥拆毁,令乡村各寨坚壁清野”,致使石达开全军覆没。

  • 普雄土司

    明置,属越嶲卫。在今四川越西县东。清置普雄千户所,雍正五年 (1727) 改为土目。

  • 黄沙五渡河

    即淅水上源。在今河南卢氏县南及西峡县境。《清史稿·地理志》 南阳府内乡县: “淅水自卢氏入,径修阳故城,一曰汤河,俗名黄沙五渡。”

  • 汝南镇

    金置,属宝丰县。在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二十里赵官营。

  • 隐泉山

    一名谒泉山。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水经·文水注》: “其山石崖绝险,壁立天固。……泉发于两寺之间,东流沥石,沿注山下。又东,津渠隐没而不恒流,故有隐泉之名矣。”

  • 湘东苑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内。《渚宫旧事补遗》: “湘东王绎于子城中造湘东苑。穿池构山,长数百丈,植莲浦中,缘岸杂以奇木。”

  • 特古斯塔柳

    即今新疆巩留县。清祁韵士 《西陲要略》 卷3: 厄鲁特营屯田 “曰特古斯塔柳”。

  • 清沟河

    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凤阳府一》: 清沟河,“ 《旧志》: 源出宿州之龙山湖,东南流合十湖诸水,旧自灵璧县南,至凤阳县沫河口入淮。岁久下流淤塞,遂于县北合肥河,遇淫雨,漫溢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