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定堡镇

平定堡镇

即今河北沽源县治平定堡镇。民国《察哈尔通志》卷13:沽源县第一区有平定堡镇。1948年沽源县迁治于此。


在河北省沽源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96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定堡,人口 2.4 万。原名平地脑包,后筑城为堡改今名。1950年县治迁此。1953年设镇,1958年改公社,1975年复镇。产小麦、莜麦、马铃薯、胡麻。牧畜以牛、马、羊为主。库伦淖产鲫鱼。有皮毛、服装、亚麻等厂。为县农牧产品集散中心。张沽、赤宝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牛家营子

    清建,即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东北牛家营子镇。

  • 西山大洞

    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西山镇。后废。

  • 合山墟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北那龙河西岸合山镇。清道光《阳江县志》卷1有合山墟。

  • 汝源县

    隋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嵩县西南。隋末废。

  • 方州

    ①西魏恭帝改江州置,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方山上。北周天和二年(567)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八年(625)又废。②北周置,治所在尉氏县(隋改为六合县,今江苏六合县)。大业初废。唐武德七年(6

  • 陶渚

    即陶河。今河南孟县南一段古黄河的别称。《魏书·孝庄纪》: 武泰元年 (528) 四月,“车驾巡河,西至陶渚”。即“陶河”。

  • 东岳庙

    在今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祀东岳泰山神。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的第一座大型道观。元末毁于兵火。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又遭火焚,四十一年再重建。

  • 嵩高山

    又称外方山、太室山。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古称中岳。《史记·封禅书》: “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 及秦并天下,殽以东,名山五,首曰 “太室。太室,嵩高也”。《艺文类聚》 卷7 “嵩

  • 仇池山

    一名瞿堆,又名百顷山。在今甘肃西和县南洛峪,为杨氐根据地。《三秦记》:“本名仇维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水经·漾水注》:汉水“屈径瞿堆南。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

  • 永清门

    即覆盎门。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小白杨二村之北。《三辅黄图》卷1:“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门, 一号杜门。……王莽更名曰永清门长茂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