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庙底沟遗址

庙底沟遗址

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庙底沟村,是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53年发现,1956年9月和1957年3月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先后两次在此发掘,发掘面积4480平方米。在仰韶文化层中,发现有方形浅竖穴房基、灰坑及少量长方竖穴墓,出土的陶器有杯、盘、碗、盆、罐、甑、鼎等及石器骨器工具。陶器的纹饰有彩绘、线纹、蓝纹、划纹、布纹、附加堆纹。龙山文化层中发现有圆袋形竖穴房基和大量长方形竖穴墓,陶器以灰陶为主。根据遗物的形制,庙底沟遗址第二期文化不同于河南地区所习见的 “河南龙山文化”,如陶器全部是用手制的,不见轮制的痕迹,也无典型的黑陶。有斝无鬲。盆、罐、尖底瓶等器形还承袭着仰韶文化的形制,而且有彩陶。斝、鼎、罐、豆等器形也开了 “河南龙山文化” 陶器的先河。因此,它是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的一种过渡性的遗存,当属于龙山文化的早期,从而证明河南龙山文化,是从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


猜你喜欢

  • 五叉山口

    在今河北蔚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4蔚州:五叉山口“在州西北三十里五叉村。路通大同府”。

  • 喜申卫

    明永乐八年 (1410)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境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哈巴罗夫斯克 (伯力) 一带。后废。

  • 唐努乌梁海

    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因境内有唐努山,故名。清初归服后,分为五旗四十六佐领,属定边左副将军者二十五,属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者五,属赛音诺颜者十三,属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门徒者三,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

  • 龙泉砦

    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龙镇附近。《宋史·地理志》绥德军:龙泉砦“宣和二年改名通泉,寻复故”。元废。

  • 博岭山

    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4灵山县: 博岭山在 “县西南三十里。广大高耸”。《清一统志 · 廉州府》: 博岭山 “为辘轳支山,山形广博,故名。龙门水出焉。《府志》 又名泽岭”。

  • 容溪水

    亦作溶溪水、榕溪水。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之龙溪河。《元丰九域志》 卷8: 乐温县有容溪。嘉庆 《四川通志》 卷11长寿县: 溶溪水 “在县东。自垫江县流入,又西南入江。一名龙溪,古名容溪”。

  • 泒河

    其上游即猪龙河的上游大沙河,下游即天津海河。《水经注》 称之为泒河尾。《说文》: “泒水,出雁门葰人戍夫山,东北入海。” 即此。《寰宇记》 卷62安喜县: “ 《水经注》 云: 泒水历天井泽,南水流所

  • 任山

    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南三十里。唐有任山馆。自宿州趋徐州,必度睢水,逾任山,为往来通道。《资治通鉴》:唐咸通九年(868),“初,朝廷闻庞勋自任山还趣宿州,遣高品康道伟赍敕书抚慰之。十一月,道伟至彭城,勋出

  • 白泖浦

    又名白茅浦、白茆浦。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宋史·河渠志七》:“乾道初,平江守臣沈度、两浙漕臣陈弥作言:‘疏浚昆山、常熟界白茆等十浦,约用三百万余工。其所开港浦,并通彻大海。’”元、明时屡经浚治,清康熙二

  • 石洋河

    在今河南遂平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50遂平县:石洋河“源出黑龙潭, 东流入汝水。明朝天启中,县令胡三省于县东七里疏石洋河,南入沙河,引水周灌,谓之新河,俗呼为玉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