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路
元大德六年(1302)改南剑路置,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治所在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和沙、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延平府。境内负山阻水,形势险要,古有“铜延平”之称。
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剑路置,治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沙、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延平府。境内负山阻水,形势险要,古有“铜延平”之称。
元大德六年(1302)改南剑路置,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治所在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和沙、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延平府。境内负山阻水,形势险要,古有“铜延平”之称。
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剑路置,治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属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司。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南平市和沙、金两溪中下游及尤溪流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延平府。境内负山阻水,形势险要,古有“铜延平”之称。
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三十里南坑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 15: 萍乡县有南坑。民国 《昭萍志略》 卷1: 南坑市在县南,“距城三十里”。(1)在福建省南靖县南部、船场溪两侧。面积168平方千米。
秦置,为衡山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黄州市北十里禹王城。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都此。西汉属江夏郡。三国吴属蕲春郡。西晋属弋阳郡。东晋咸和中为西阳郡治。咸康四年 (338) 又兼南豫州治。五年(339),后赵石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水经·漻水注》:“漻水北出大义山。”《舆地纪胜》卷83随州:大义山“在州东北。几环百里,民居其间,贫富自相取足,有义风。故名”。《方舆纪要》卷77随州:大义山“在州北百五十里。周
1913年改长白府置,属奉天东边道。治所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1929年直属辽宁省。1934年属安东省。1940年属通化省。1945年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属吉林省。1958年改
即东苑,又名兔园、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史记·梁孝王世家》: “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又 《元和志》 卷7宋城县: “兔园,县东南十里。汉梁孝王园。”即“兔园”。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十里。《明史· 地理志》城步县: “东南为罗汉山。” 《清一统志·宝庆府一》: 罗汉山 “有十八峰相连,故名”。在河北省承德市区武烈河东岸。为承德名山之一。海拔455米。其东、
①西晋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隆安县。②东晋义熙初置,为汶阳郡治。治所在亭子山下(今湖北远安县西北旧县镇)。北周改为远安县。③北齐置,属齐安郡。治所在
北宋置,属穰县。在今河南新野县境。
明洪武间置,属侯官县。在今福建闽侯县西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废。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楚丘县,寻改为卫南县,属滑州。治所在楚丘城(今河南滑县东)。《寰宇记》卷57:“在卫之南垂,故以名县。”大业初属东郡。唐属滑州。仪凤初移治今滑县东北古黄河南岸。永昌初还治楚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