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张庄镇

张庄镇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南十五里张庄。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娄县西南有“张庄”。


(1)在山西省平定县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2750。因姓氏得名。1949年属平定县第一区。1953年设张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2年古贝乡、阳胜乡并入。地处阳胜河中游丘陵河川区。主产玉米、谷子、小麦、豆子,并产蓖麻、苹果。有农机修配、煤矿、炭素、硫黄等厂。207国道经此。古迹有药林寺。(2)在江苏省盐城市城区西部。面积20.7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2500。1957年分属龙海、环城乡。1958年东片属龙冈公社,西片属盐城公社。1960年为盐城县综合示范场,1961年改名张庄公社。1983年改乡属盐城郊区,1996年划归城区。2000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蔬菜等。有塑料、针织、建材、齿轮、机械、汽车修理等厂。靖盐高速公路经此。(3)在江苏省沛县南部。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9.1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4800。1840年山东张姓迁此,故名。1958年设张庄公社,1983年改乡,1991年改置镇。2000年崔寨镇并入。产小麦、稻、玉米、棉花、花生、冬桃等。有电缆、冶金粉末、建材、油漆、橡塑、防腐材料、碳素等厂。徐沛铁路贯纵乡境,设湾集站。徐沛河通航运。徐沛、敬五公路在此交会。(4)在山东省邹城市东部山区。面积179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1.3万。明初张姓先来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张庄”。1949年为张庄区,1953年改为第六区。1955年撤销张庄区,所属七乡分别划入王村区、田黄区和城前区。1958年设张庄公社,1983年复改设张庄区。1987年改设张庄乡,1994年建镇。东大河发源于本境。主产花生、甘薯、小麦、玉米。有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岚济公路和县乡级公路经此。(5)在山东省禹城市西北部。面积54.64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1518。明永乐年间张氏建村,故名。1949年分属禹城三区、四区、五区。1952年建八区(区址张庄),1956年改称张庄区。1958年2月建张庄乡,同年9月建立张庄公社。1984年置张庄镇。普天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和棉花。有砖瓦、粮食加工、榨油等厂及建筑公司。京沪铁路经此。古迹有刘通古墓,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立的八棱石刻金刚经幢,铸于金代两吨多重的铁钟。(6)在山东省沂南县中部偏南。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4000。以姓得名。1949年称沂南县第九区。1958年成立张庄公社,1961年设张庄区。1968年改设公社,1985年改镇。汶河流经。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有板簧、水泥、面粉、建材等厂。沂青、沂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大岱村的法云寺碑两座。纪念地有罗荣桓指挥的“留田突围”旧址。(7)在河南省中牟县西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街,人口 4000。明代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张家庄。清称张庄镇,民国时改名张庄街。1961年置张庄公社,1989年建乡,1994年置镇。主产小麦、玉米、甘薯、谷子、棉花等,并产西瓜、花生、红枣、柿子、杏等。西北部为县主要红枣产区。有湖桑养蚕业。有预制件、砖瓦、橡胶配件、腐竹等厂。中张公路经此。古迹有战国焦城遗址。


猜你喜欢

  • 五华峰

    即今江西浮梁县东北五花尖。接婺源县界。《寰宇记》卷107浮梁县:五花峰“在县东八十里。五峰并峙,亦名莲花峰”。

  • 隆德府

    北宋崇宁三年 (1104) 改潞州置,治所在上党县 (今山西长治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长治市及襄垣、黎城、屯留、潞城、长子、壶关、平顺与河北涉县地。金改潞州。元初复改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 复改潞

  • 丰林县

    北周建德六年(577)改广武县置,为徧城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隋开皇十八年(598)移治延安市东三十里李家渠镇,属延州。大业初属延安郡。唐属延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并入肤施县

  • 鸣龙场

    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鸣龙镇。清光绪 《西充县志》 卷2: 鸣凤场在 “治北七十里”。

  • 中陵水

    亦作中陵川水。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水经·河水注》:树颓水“西南流,右合中陵川水。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真山,水亦取名焉。……水曰诰升袁河,西南流径沃阳县,左合中陵川

  • 大中桥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明宫城西南,白下路与大光路交接处的青溪上。始建于杨吴,称白下桥。明初称为大中桥。《明一统志》卷6南京:大中桥“在长安街西。即古白下桥”。《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宁县:大中桥“唐时东

  • 成都府

    唐至德二载(757)以蜀郡为玄宗“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撤销京号,为剑南四川节度使治。治成都县、蜀县(后改华阳县,今四川成都市)。宋为成都府路治。蒙古入蜀改为成都路。明复改

  • 宁平县

    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二十五里宁平城。东汉属陈国。西晋废入苦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郸城县东北宁平。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西晋废入苦县。《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五年(311年),

  • 海安城

    即今江苏海安县。《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五年 (573) 攻北齐,“戎昭将军徐敬辩克海安城”。即此。即今江苏省海安县。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徐敬辩攻北齐,克此城。明常遇春筑为砖城。

  • 龙尾碛

    在今山西乡宁县西黄河中。《明史·地理志》 吉州乡宁县:“西北有龙尾碛巡检司。”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