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口
在今河北雄县东张青口村。《清一统志·顺天府四》:张青口“在保定县(治所在今文安县西北新镇)。凸峙众流之中,舟舶往来所必经,商贾凑集,最为繁荣”。《日下旧闻考》卷121:张青口“为保定、正定、河间三府行盐要地”。
在今河北雄县东张青口村。《清一统志·顺天府四》:张青口“在保定县(治所在今文安县西北新镇)。凸峙众流之中,舟舶往来所必经,商贾凑集,最为繁荣”。《日下旧闻考》卷121:张青口“为保定、正定、河间三府行盐要地”。
唐天宝初改邵州置,治所在邵阳县(今湖南邵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冷水江以南资水流域。乾元初复改邵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邵州改置,治邵阳县(今湖南邵阳市)。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邵州。
①在今湖北仙桃市南。《舆地纪胜》卷76复州:白鹭湖“在玉沙县东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7沔阳州:白鹭湖在“州东十五里。其东相接者曰鼍湖”。②即今湖北潜江市南之白露湖。《清一统志·荆州府一》 “红马湖
①晋置,即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晋书·穆帝纪》: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冬十月,进豫州刺史谢尚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镇西将军,镇马头”。即此。②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二十里。北魏置戍。《梁书·武帝纪
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六十四里安棚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4:咸丰八年(1860)七月,“窜唐县之安棚、栗园”。集镇名。在河南省桐柏县西北部。安棚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100。原名安家棚,后简称安棚。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①又作紫乾河。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 (旧作红河),为黄河支流。《隋书·地理志》: 定襄郡大利县 “有紫河”。《寰宇记》卷38胜州榆林县: 紫河水 “东北自朔州鄯阳西北 一百七十里
①即隋通济渠。唐改名。《宋史·河渠志》:“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至唐改名广济。”②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东。《新唐书·地理志》陕州陕县:“有广济渠,武德元年,陕东道大行台金部朗中
在今贵州施秉县西。《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平宁陂在“府西六十三里。居民引水溉田,四时不竭”。
即古松阳关。一作崇阳关。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七十一里崇阳村。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48永宁县: “县西八十里有崇阳镇关。皆有巡检司。” 《清一统志· 河南府》: “崇阳即松阳之讹也。”
在今山西中阳县南凤尾村。《清一统志·汾州府》:凤尾镇“在孝义县西一百六十里,与石楼县接界”。后划归中阳县。在云南省镇康县中部。面积26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凤尾,人口 7000。原作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