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升徐州置,属江苏省。治所在铜山县 (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宿迁以西,及安徽砀山、萧县地。1912年废。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置,治铜山县(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新沂市、宿迁市以西、泗洪县以北地区和安徽省淮北市以北的萧县、砀山等县地。1912年废。
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升徐州置,属江苏省。治所在铜山县 (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宿迁以西,及安徽砀山、萧县地。1912年废。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置,治铜山县(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新沂市、宿迁市以西、泗洪县以北地区和安徽省淮北市以北的萧县、砀山等县地。1912年废。
在今湖北英山县南莲河水中。清乾隆 《英山县志》 卷4 《山川》: 崄石在 “县南六十里。崖南蕲水、北罗田中大河、英山诸水俱于此出。巨石长五六丈,高数十丈,横截河中,三孔注水,所以英山不通舟楫”。
民国置,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四十里雹泉镇。明万历 《安丘县志》 卷5镇店: 城西南 “雹泉,有市”。1949—1953年为丘南县政府驻地。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清光绪《雷波厅志》卷8:山王庙“在厅东五里。为东乡要隘”。
古今所指不一。①指今吉、黑二省之松花江。《辽史· 圣宗纪》: 太平四年 (1024),“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金史·世纪》: “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②指今黑龙江省东部之牡丹
①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北陶峰镇。《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瑞安县: 陶山在 “县西三十里。陶弘景尝居此,因名。山周仅二里。前江后湖,道书以为第七福地。宋末元兵至此,邑人王小观募兵迎斗,力竭而死。元末盗起,邑
即今四川城口县。《清一统志 ·太平厅》:城口营 “在厅东城口。本朝嘉庆十四年设都司驻防”。道光二年 (1822) 改设城口厅。
在今贵州毕节市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23毕节卫: 周泥驿 “周泥站亦置于此。有小城,设兵戍守”。
北宋置,属西安州。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关桥乡附近。后废。北宋置,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东北,属西安州。后废。
又名涑水、襄水。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北。《水经·沔水注》: 疎水 “出中庐县西南,东流至县北界, 东入沔水, 谓之疎口也”。 《清史稿·地理志》 宜城县: “北疏水,亦名襄
即今安徽含山县南陶厂镇。光绪 《大清直省地舆全图》: 含山县南有陶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