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卜恰
即今青海共和县驻地恰卜恰镇。清乾隆《西宁府志》 卷21西宁至藏路程: “南路白彦脑儿……五十里至恰不恰,有草无柴,青海蒙古住牧。四十里至西泥脑儿。” 民国汪公亮 《西北地理》 第二十三章: “民国八年宁海镇守使马鳞创设台站,自恰布恰至于都兰。” 1943年共和县迁治于此。“恰 卜恰”,蒙古语意为 “切断崖”。
即今青海共和县驻地恰卜恰镇。清乾隆《西宁府志》 卷21西宁至藏路程: “南路白彦脑儿……五十里至恰不恰,有草无柴,青海蒙古住牧。四十里至西泥脑儿。” 民国汪公亮 《西北地理》 第二十三章: “民国八年宁海镇守使马鳞创设台站,自恰布恰至于都兰。” 1943年共和县迁治于此。“恰 卜恰”,蒙古语意为 “切断崖”。
1937年析巩留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新源县。1939年改为新源设治局。又称恰克满设治局。1939年由巩留县析置,治那里格(今新疆新源县新源镇)。1942年更名新源设治局。
即今安徽寿县南三觉镇。清乾隆《寿州志》卷1南乡集:三觉寺“离城一百三十里”。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罗番遏蛮军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十里。正统三年 (1438) 改属贵州宣慰司。万历间属定番州。清以后废。又称罗番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罗番遏蛮
即今山东栖霞市东铁口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舆图志》: 栖霞县东有铁口集。
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属靖州。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北四里飞山上。
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7义宁县: 智慧山 “万山中突出,蜿蜒秀丽,下有水曰智慧江,流入义江”。
北宋宣和二年 (1120) 赐南雄州为保昌郡。治所在保昌县 (今广东南雄县)。
西汉元封二年 (前 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水经·若水注》: “县、山并即草以立名。” 三国蜀改牧麻。古县名。东汉置,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境。属益州郡。三
唐贞观二十一年 (647) 以铁勒仆骨部置,属燕然都护府。其地在今蒙古国肯特山以北、鄂嫩河上游至俄罗斯奇科依河一带。总章二年 (669)属安北都护府。后废。唐羁縻都督府。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铁勒
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清道光 《新会县志》 卷4: “墟市” 有棠下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