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慈利县

慈利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零陵县置,属崇州。治所即今湖南慈利县。明隆庆 《岳州府志》 卷7: 慈利县 “以土俗淳慈,得物产利”,因名。大业初属澧阳郡。唐属澧州。元元贞元年(1295) 升为慈利州,治所在今慈利县北。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慈利县,迁今治。隆庆中迁治今县北,万历三年 (1575) 移今慈利县。民国初属湖南武陵道。1916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在湖南省北部澧水中游。属张家界市。面积3481平方千米。人口67.6万。辖13镇、18乡(含7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零阳镇。西汉置零阳县(一说秦置慈姑县,西汉初析慈姑县置零阳县),属武陵郡。南朝齐后省。隋开皇中复置零阳县。明隆庆《岳州府志》: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慈利县,县名取“土俗淳慈,得物产利”之意。治今零阳镇,初属澧州,后属澧阳郡。唐属澧州或澧阳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慈利州,属澧州路。明初降州为县,属岳州府。曾迁治十三都(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小河坎),洪武九年(1376年)迁回今零阳镇。隆庆二年(1568年)又移治今官塌坪,万历三年(1575年)迁回。清属澧州直隶州,治所一度迁今永安渡。1914年属武陵道,1916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常澧专区,1950年属常德专区,1968年属常德地区,1988年属大庸市(1994年改张家界市)。地处湘西山地东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澧水、㺄水流经境内。沿岸有河谷平原。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棉花、玉米、甘薯、油菜籽等。林产有松、杉、油桐、油茶、乌柏、柑橘和茶树。所产甑山银毫茶、江垭金香柚有名,中药材杜仲产量居全国之首。矿产有大理石、硫黄、煤、镍、钼、铁等。工业有农业机械、水泥、化工、电力、采矿、食品等。焦柳铁路斜贯县境并设站。公路有常永、慈澧等干线。澧水通航。古迹有唐建兴国寺梅花殿。


猜你喜欢

  • 荒田庄

    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南四十里荒佃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昌黎县图: 西南有荒田庄。

  • 栗园

    ①在今北京市丰台区栗园。《辽史·百官志》: 南京栗园司 “典南京栗园”。即此。②在今河北固安县界。《方舆纪要》 卷11固安县引 《括地志》: “固安之栗,天下称之为御栗,因有栗园。” 北魏孝昌三年 (

  • 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

    元至正十五年 (1355) 改毛岭峒置,属四川南道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后改为湖南镇边毛岭峒宣慰司。

  • 武王坞

    在今山西潞城县西北。《元和志》 卷15潞城县: “武王坞在县西北四十里,坞东有后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碑。” 《方舆纪要》 卷42: “相传武王伐纣时经此,因名。”

  • 缠缩城

    在今甘肃永登县南。《晋书·苻坚载记》:东晋太元元年 (376),苻坚伐前凉,“苟苌济自石城津,与梁熙等会攻缠缩城,又陷之”。即此。在今甘肃省永登县南。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遗苟苌、梁熙

  • 大荆镇

    清置,属湘阴县。即今湖南汨罗市东北四十八里大荆街。有巡司驻此。(1)在浙江省乐清市北部、雁荡山东麓,东南濒乐清湾。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荆,人口1.3万。以境内大荆山得名。

  • 太源山

    一作大原山。在今湖南武冈县西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1武冈州“风门山”条下:“其相近者曰太源山。冈原平衍,泉流深阔,溉田甚广。”

  • 胶东县

    ①三国魏改胶东侯国置,属北海国。治所即今山东平度市。西晋属北海郡。北魏移治今潍坊市东四十五里。北齐废。②南齐置,属北海郡。治所当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境。东魏属东海郡。北齐废。古县名。三国魏以胶东侯国改置,

  • 岑溪县

    唐至德二年(757)改龙城县置,为连城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元一统志》:岑溪“在岑溪县界。县因此溪而取名”。乾元初为义州治。北宋初迁于今岑溪县,为南义州治。太平兴国初为南仪州治。熙宁四年

  • 殑伽河

    指今印度之恒河。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卷4: “窣禄勤那国,周六千余里,东临殑伽河,北背大山。……阎牟那河东行八百余里,至殑伽河源,广三四里,东南流入海处广十余里,水色沧浪,波涛浩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