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卫
明嘉靖年间改显陵卫置,属兴都留守司。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7安陆府:承天卫 “在府治西北。洪武初置安陆卫,嘉靖三年改为显陵卫以护陵寝。十六年……改显陵卫为承天卫”。
明嘉靖年间改显陵卫置,属兴都留守司。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7安陆府:承天卫 “在府治西北。洪武初置安陆卫,嘉靖三年改为显陵卫以护陵寝。十六年……改显陵卫为承天卫”。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南一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司前溪“出大万山,东北流,入于铜仁大江”。
即霍阳聚。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汝水南岸。《后汉书·祭遵传》:祭遵“遂攻得霍阳聚”。李贤注:“有霍阳山,故名焉。俗谓之张侯城。”《方舆纪要》卷51汝州:霍山,“或曰,东汉初,蛮中山贼张满屯于此,故有是名
在今云南姚安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矣保山“在府北十五里”。
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亮躬耕陇亩,好为 ‘梁父吟’。” 裴注引 《汉晋春秋》 曰: “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水经·沔水注》: “沔水又东径
明置,即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河桥镇。《皇明职方地图》卷中:“西大通守备,万历年设。”《清一统志·凉州府二》:西大通堡“在平番县西南二百二十里。……城周一里有奇,设县丞分理。又设千总”。
亦作雁塞山。即景山。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明史·地理志》 房县: “西南有景山,一名雁山,沮水出焉,流入远安县界。” 《方舆纪要》 卷79房县: 景山 “一名雁山,又名雁塞山”。
1930—1935 年建,自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引泾河水东南流,灌溉泾阳、高陵、三原等县土地,下游分流注入渭水。为近代第一座应用新技术建设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原本是战国时之郑国渠,西汉时之白渠,唐宋以后屡
唐末改黄安县置,属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南一百二十里王河镇。宋作普成县。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普安县。
即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三国魏王粲《从军》诗:“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地区名。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三国魏王粲《从军》诗:“相公征关右,赫怒震
唐方镇名。至德元年 (756) 置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扬、楚、滁、和、寿、庐、舒等州,一度领有泗、濠、宿等州。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江北、淮南地区的大部分。景